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認證與等級考試全國計算機應用技術(NIT)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靈巧引信設計基礎理論與應用

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靈巧引信設計基礎理論與應用

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靈巧引信設計基礎理論與應用

定 價:¥112.00

作 者: 張合,李長生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8266512 出版時間: 2019-11-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9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靈巧引信是在機械、機電、近炸引信發(fā)展基本成熟之后,正在逐步完善設計理論的一類新引信,它具有可裝定、可探測、可處理、可控制四種特點與性能。作者在帶領國防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開展靈巧引信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三十多年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在完成多個靈巧引信型號后,分別獲得兩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多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與發(fā)明獎成果的支撐上,系統(tǒng)總結了多種彈藥用靈巧引信的設計基礎理論和方法,為靈巧引信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書填補了國內外在靈巧引信領域的空白,可作為指導研究院所、工廠技術人員的靈巧引信設計用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研究生的教材與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張合,男,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靈巧與智能引信技術、引信新型探測技術、武器系統(tǒng)與引信交聯(lián)技術等。軍委科技委引信技術專家組組長、086高效毀傷專項專家組成員,《兵工學報》和《探測與控制學報》編委、南京理工大學智能彈藥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副主任、機電工程研究所所長。主持并完成國防 “十一五”“十二五”等多項預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金、博士點基金等省部級以上項目二十余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排名第1)、省部級科技發(fā)明與進步二等獎以上6項(排名第1),已培養(yǎng)碩士、博士與博士后80余名,發(fā)表論文18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61項。李長生,男,工學博士,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2012年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為引信裝定技術,侵徹引信技術。發(fā)表高水平論文10余篇,申請發(fā)明專利10余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防預研基金3項,參與多項武器裝備型號及橫向課題的研究,其中擔任型號副總師1項,為主參與的某型引信已完成定型并列裝,相關技術成果于201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圖書目錄

第 1章 緒論\t001
1.1 靈巧化與智能化彈藥、引信的定義\t003
1.2 靈巧化與智能化彈藥的發(fā)展\t003
1.3 引信與靈巧引信發(fā)展概述\t009
1.4 目前靈巧化與智能化引信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t010
1.5 靈巧引信的發(fā)展方向\t012
1.5.1 引戰(zhàn)配合\t012
1.5.2 靈巧引信的設計基礎理論與規(guī)范\t012
1.5.3 引信的可裝定性\t013
1.5.4 引信的可探測性\t013
1.5.5 引信的可處理性\t014
1.5.6 引信的可控制性\t014
1.6 本書的內容安排\t015
第 2章 靈巧引信設計理論基礎\t017
2.1 引信信息交聯(lián)設計理論\t019
2.1.1 概述\t019
2.1.2 引信信息交聯(lián)的基本方式\t020
2.1.3 引信信息交聯(lián)設計理論\t021
2.1.4 引信信息交聯(lián)的技術體系\t022
2.1.5 引信信息交聯(lián)實例\t022
2.2 引信環(huán)境與目標探測理論\t023
2.2.1 概述\t023
2.2.2 引信環(huán)境探測理論基礎\t026
2.2.3 引信目標探測理論基礎\t026
2.3 引信信號快速處理理論\t028
2.3.1 引信信號處理系統(tǒng)的組成和特征\t028
2.3.2 引信信號處理器的選擇\t029
2.4 引信過程控制理論\t029
第3章 單兵火箭彈靈巧引信設計理論與應用\t033
3.1 任務、約束、時空識別與過程控制分析\t034
3.2 信息交聯(lián)基礎理論\t036
3.2.1 引信信息交聯(lián)工作原理\t036
3.2.2 信息編碼設計\t037
3.2.3 信息雙向傳輸技術\t037
3.3 環(huán)境探測基礎理論\t039
3.3.1 引信自主測速理論\t039
3.3.2 激光半主動目標方位探測理論\t045
3.4 信息快速處理與起爆控制基礎理論\t054
3.4.1 引信作用時間修正技術\t054
3.4.2 低速飛行器彈道修正啟動特性與激光四象限探測自適應
增益控制\t058
3.5 單兵火箭彈靈巧引信設計實例\t066
3.5.1 某單兵定距引信設計實例\t066
3.5.2 基于四象限探測器的激光脈沖探測系統(tǒng)設計\t074
第4章 小口徑靈巧引信設計理論及應用\t079
4.1 概述\t080
4.2 小口徑彈藥任務、約束與時空識別分析\t081
4.3 小口徑靈巧引信信息交聯(lián)基礎理論\t082
4.3.1 電磁感應交聯(lián)理論\t084
4.3.2 磁耦合諧振無線能量傳輸技術\t095
4.4 小口徑靈巧引信探測理論\t107
4.4.1 小口徑靈巧引信實現(xiàn)空炸的作用體制\t107
4.4.2 地磁計轉數(shù)探測基礎理論\t111
4.5 信息快速處理與起爆控制基礎理論\t124
4.5.1 引信自測速時間修正技術\t124
4.5.2 地磁計轉數(shù)引信自適應炸點控制技術\t125
4.6 小口徑靈巧引信設計實例\t128
4.6.1 以MCU為核心的控制電路方案\t129
4.6.2 計轉數(shù)模塊設計\t130
4.6.3 感應裝定數(shù)據(jù)基帶傳輸系統(tǒng)設計\t133
4.6.4 發(fā)火電路設計\t137
第5章 中大口徑彈藥靈巧引信設計基礎理論及應用\t139
5.1 中大口徑彈藥引信設計基礎理論\t140
5.1.1 中大口徑彈藥引信的基本特征\t140
5.1.2 膛內共線裝定技術基礎理論\t141
5.1.3 探測和處理技術基礎理論\t153
5.2 中大口徑彈藥靈巧引信設計實例\t160
5.2.1 特征分析和控制時序設計\t160
5.2.2 靈巧引信系統(tǒng)總體設計\t161
5.2.3 裝定系統(tǒng)設計和試驗\t162
5.2.4 探測和處理系統(tǒng)設計與試驗\t175
第6章 硬目標侵徹彈藥靈巧引信設計理論及應用\t183
6.1 硬目標侵徹靈巧引信概述\t184
6.1.1 硬目標侵徹引信的要求與特征\t184
6.1.2 硬目標侵徹引信設計原則\t185
6.1.3 硬目標侵徹彈藥靈巧引信設計思想\t185
6.1.4 硬目標侵徹彈藥靈巧引信設計需解決的問題\t186
6.2 硬目標侵徹靈巧引信的設計理論及仿真\t187
6.2.1 球形空腔膨脹理論與彈體運動模型的建立\t187
6.2.2 穿靶仿真結果與分析\t193
6.3 信息獲取與過程控制方法\t198
6.3.1 典型目標的分類與特性\t198
6.3.2 侵徹引信用高g值加速度傳感器探測技術\t199
6.3.3 加速度開關——硬目標侵徹高g值慣性開關\t203
6.3.4 侵徹信號關鍵特征分析\t207
6.3.5 硬目標侵徹引信炸點控制系統(tǒng)組成及工作原理\t210
6.3.6 硬目標侵徹引信高作用可靠性和侵徹過程抗干擾
設計方法\t212
6.3.7 硬目標侵徹引信設計“三要素”與精確起爆控制方法\t213
6.4 緩沖防護與高作用可靠性設計\t214
6.4.1 緩沖裝置的設計\t214
6.4.2 高作用可靠性設計\t217
6.5 試驗評估與性能考核\t221
6.5.1 實驗室模擬試驗\t221
6.5.2 靶場動態(tài)試驗與性能考核\t237
第7章 反坦克彈藥靈巧引信設計理論及應用\t245
7.1 任務、約束及時空識別與過程控制分析\t246
7.2 裝甲防護與突防技術基礎理論\t247
7.2.1 爆炸反應裝甲特性分析\t247
7.2.2 主動防護系統(tǒng)特性分析\t251
7.2.3 反坦克彈藥突防技術\t254
7.2.4 破甲彈引信發(fā)展概述\t261
7.3 破甲彈藥靈巧引信信息交聯(lián)設計理論\t261
7.3.1 坦克分裝彈藥信息交聯(lián)基礎理論\t261
7.3.2 坦克分裝彈藥裝定技術方案\t262
7.4 低伸彈道目標探測與設計方法\t264
7.4.1 傳統(tǒng)近炸引信探測技術\t265
7.4.2 激光探測技術\t266
7.4.3 目標探測方法對比及適用性分析\t267
7.4.4 探測系統(tǒng)設計關鍵技術\t269
7.5 反坦克彈藥靈巧引信時空識別基礎理論\t271
7.5.1 脈沖激光測距機定距體制\t271
7.5.2 三角法定距體制\t272
7.5.3 距離選通定距體制\t275
7.5.4 脈沖鑒相定距體制\t277
7.5.5 時空識別精度分析與提高\t279
7.6 突防策略與起爆控制\t283
7.6.1 新型破甲彈對抗反應裝甲起爆控制策略\t283
7.6.2 新型破甲彈對抗主動防護起爆控制策略\t288
7.7 反坦克破甲彈靈巧引信設計實例\t290
7.7.1 破甲彈總體方案\t290
7.7.2 靈巧引信主控系統(tǒng)功能設計\t291
7.7.3 高重復頻率、窄脈寬激光脈沖驅動模塊\t292
7.7.4 引信自動增益接收系統(tǒng)設計\t293
7.7.5 激光定距系統(tǒng)抗環(huán)境干擾能力測試\t294
7.7.6 探測系統(tǒng)抗沖擊試驗\t295
7.7.7 動態(tài)試驗\t296
第8章 雷彈靈巧引信設計理論與應用\t299
8.1 任務、約束、控制與信息交聯(lián)分析\t300
8.2 智能雷群網絡化信息交聯(lián)基礎理論\t301
8.2.1 通信系統(tǒng)模型\t301
8.2.2 數(shù)字通信的基本方法\t305
8.2.3 軟件無線電自組網交聯(lián)技術\t315
8.3 智能雷彈靈巧引信探測基礎理論\t317
8.3.1 被動探測技術\t319
8.3.2 主動探測技術\t322
8.4 基于聲傳感器的智能雷彈及引信識別與控制基礎理論\t328
8.4.1 智能雷節(jié)點自定位算法\t328
8.4.2 目標定位算法\t332
8.5 智能雷彈原理樣機及試驗\t342
8.5.1 智能雷彈樣機\t342
8.5.2 智能雷彈樣機測試試驗\t343
第9章 水下武器激光靈巧引信設計基礎理論及應用\t347
9.1 概述\t348
9.2 水下激光靈巧引信探測基礎理論\t349
9.2.1 水下激光靈巧引信周視探測原理\t349
9.2.2 海水激光傳輸特性模型\t351
9.2.3 非同軸光學系統(tǒng)最優(yōu)角度參數(shù)模型\t364
9.3 水下激光靈巧引信信息處理及起爆控制基礎理論\t378
9.3.1 脈沖激光同步掃描探測點數(shù)據(jù)建模\t378
9.3.2 激光周視多探測點最佳起爆模型\t379
9.3.3 激光掃描探測系統(tǒng)最佳掃描頻率與脈沖頻率\t382
9.4 水下激光周視探測系統(tǒng)試驗研究\t386
9.4.1 原理樣機組成\t386
9.4.2 非同軸激光探測區(qū)距離測試試驗\t387
9.4.3 原理樣機性能試驗\t389
參考文獻\t392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