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總論并行化河流數(shù)學模型研發(fā)及應用

并行化河流數(shù)學模型研發(fā)及應用

并行化河流數(shù)學模型研發(fā)及應用

定 價:¥139.00

作 者: 李健 等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30625199 出版時間: 2019-11-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0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河流動力學數(shù)學模型中,包括洪水淹沒過程模型、泥沙輸移及河床演變模型和水質演變模型等,通常涉及大規(guī)模的計算,特別是在三維非恒定流的情況時,計算量將巨大。為了滿足實際工程和生產(chǎn)生活的需要,必須加速模型的計算效率,盡可能在*短時間內給出計算結果,以指導相關的信息發(fā)布。本出版的著作,包含:采用CPU-GPU異構并行開發(fā)和應用平面二維洪水淹沒模型,以及采用MPI機制的多核和計算集群并行開發(fā)和應用三維非結構網(wǎng)格的水動力-泥沙-水質耦合模型。以上開發(fā)的并行化河流動力學數(shù)學模型已成功應用于哈爾濱市城市防洪和長江三峽水庫的河床演變及水質變化的應用。

作者簡介

暫缺《并行化河流數(shù)學模型研發(fā)及應用》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 并行計算概況 1
1.1 并行計算機的發(fā)展 1
1.2 并行算法的應用 3
1.3 并行硬件的構架 4
1.3.1 單核處理器 4
1.3.2 多核處理器 4
1.3.3 異構并行設備 5
第2章 并行化河流動力學數(shù)學模型 6
2.1 山區(qū)型急流數(shù)學模型 6
2.2 河口型緩流數(shù)學模型 8
2.3 洪水淹沒數(shù)學模型 10
2.3.1 洪水淹沒模型的并行化需求 10
2.3.2 洪水淹沒模型的并行化方式 12
2.3.3 同構并行化洪水淹沒模型 12
2.3.4 異構并行化洪水淹沒模型 14
2.3.5 其他并行機制的洪水淹沒模型 17
2.4 并行化河流數(shù)學模型的發(fā)展 19
2.4.1 同構并行化河流數(shù)學模型 19
2.4.2 異構并行化河流數(shù)學模型 20
2.5 各種河流數(shù)學模型的適用性 22
2.6 并行化河流數(shù)學模型的發(fā)展 22
第3章 并行化洪水淹沒模型原理及應用 24
3.1 一維淺水方程 24
3.1.1 有限體積法離散 24
3.1.2 時間項離散 25
3.1.3 Roe格式 25
3.1.4 二階重構 26
3.2 二維淺水方程 27
3.3 CPU并行化實施 29
3.3.1 多核CPU的基本架構 30
3.3.2 結構網(wǎng)格離散 30
3.3.3 線程并行化實施 31
3.3.4 MPI并行化實施 32
3.4 GPU異構并行化實施 33
3.4.1 GPU硬件架構 33
3.4.2 CUDA編程 34
3.4.3 淺水方程求解的CUDA并行 36
3.4.4 并行化洪水淹沒模型結構 38
3.5 模型驗證 40
3.5.1 一維潰壩激波 40
3.5.2 二維潰壩激波 41
3.6 并行計算效率評價 43
3.6.1 并行計算效率評價指標 43
3.6.2 計算條件設置 44
3.6.3 CPU并行計算效率評價 45
3.6.4 GPU并行計算效率評價 48
3.6.5 計算過程資源監(jiān)控 53
3.7 哈爾濱胖頭泡蓄滯洪區(qū)洪水淹沒過程模擬 54
3.7.1 胖頭泡蓄滯洪區(qū)概況 54
3.7.2 計算區(qū)域設置 56
3.7.3 邊界條件施加 58
3.7.4 胖頭泡分洪過程模擬 59
3.7.5 不同因素對洪水淹沒過程的影響 64
3.7.6 并行計算效率評估 72
3.7.7 洪水風險評估 72
第4章 并行化平面二維水質模型原理及應用 74
4.1 富營養(yǎng)化數(shù)學模型研究現(xiàn)狀 74
4.2 富營養(yǎng)化數(shù)學模型離散 77
4.2.1 控制方程 77
4.2.2 非結構網(wǎng)格離散 79
4.2.3 對流擴散項離散 80
4.2.4 數(shù)值通量 81
4.2.5 時間項離散 83
4.2.6 源項處理 85
4.2.7 邊界條件 86
4.3 平面二維水質模型計算流程 88
4.4 污染物擴散系數(shù)選取 89
4.5 水質模型驗證 89
4.5.1 單彎道水槽試驗驗證 89
4.5.2 連續(xù)彎道水槽試驗驗證 92
4.6 香溪河水質平面二維數(shù)值模擬 96
4.6.1 香溪河支流概況 96
4.6.2 香溪河地形處理 97
4.6.3 香溪河富營養(yǎng)化初步分析 99
4.6.4 香溪河水動力場模擬 100
4.6.5 香溪河水質模擬 102
第5章 并行化粒子軌跡跟蹤模型原理及應用 113
5.1 粒子軌跡跟蹤模型概述 113
5.2 粒子軌跡跟蹤模型的基本原理 114
5.2.1 控制方程 114
5.2.2 粒子軌跡跟蹤計算流程 115
5.2.3 粒子空間位置的搜索算法 117
5.3 粒子軌跡跟蹤模型的驗證 123
5.4 粒子軌跡跟蹤模型在香溪河的應用 125
5.4.1 三峽水庫蓄水期 125
5.4.2 三峽水庫泄水期 127
第6章 并行化三維水動力水質耦合模型原理及應用 130
6.1 概述 130
6.2 水華發(fā)生機理初步分析 133
6.3 水動力學模型 136
6.4 水質模型 137
6.4.1 簡化的水質模塊 137
6.4.2 復雜的水質模塊 138
6.4.3 溶解氧模塊 144
6.4.4 懸移質泥沙模塊 149
6.4.5 水溫模塊 150
6.4.6 碳循環(huán)計算模型 156
6.5 底泥生化反應模塊 157
6.5.1 底泥溶解氧模塊 157
6.5.2 簡化的底泥生化反應模塊 159
6.5.3 底泥生化反應動力學模型 159
6.5.4 底泥與上覆水間的物質交換通量 163
6.6 浮游植物動力學模塊 163
6.7 耦合模型計算流程 167
6.8 模型驗證 168
6.8.1 單彎道水槽試驗驗證 168
6.8.2 連續(xù)彎道水槽試驗驗證 169
6.9 耦合模型在香溪河庫灣的應用 173
6.9.1 香溪河庫灣概況 173
6.9.2 水華促發(fā)因子分析 174
6.9.3 耦合模型率定結果分析 177
6.9.4 率定期的物質輸移質量變化 183
6.9.5 耦合模型驗證結果分析 187
6.9.6 驗證期的物質輸移質量變化 191
6.9.7 計算誤差分析 193
6.9.8 香溪河庫灣水華防治工程措施探討 194
6.10 耦合模型在三峽庫區(qū)的應用 198
6.10.1 湖北省境內三峽庫區(qū)概況 199
6.10.2 模型設置 199
6.10.3 模型率定 203
6.10.4 模型驗證 211
6.10.5 氣候變化背景下的三峽水庫水質變化趨勢探討 217
6.10.6 多介質耦合模擬 219
第7章 并行化高階湍流模型原理及應用 228
7.1 水動力學模型 228
7.1.1 靜水壓力模式的控制方程 228
7.1.2 動水壓力模式的控制方程 230
7.1.3 物理變量存儲 230
7.2 垂向坐標系統(tǒng) 232
7.2.1 垂向s-z坐標系統(tǒng)構成及轉換 232
7.2.2 垂向s-z坐標系統(tǒng)下的數(shù)值離散 234
7.3 控制方程的數(shù)值離散 234
7.3.1 連續(xù)方程離散 234
7.3.2 水平動量方程離散 235
7.3.3 垂向動量方程離散 236
7.3.4 物質輸移方程離散 237
7.3.5 水平黏性項計算 238
7.3.6 對流項離散 239
7.3.7 邊界條件施加 240
7.4 紊流封閉模型 242
7.4.1 零方程模型 243
7.4.2 雙方程模型 243
7.4.3 湍流模型數(shù)值離散 245
7.4.4 高階壁面湍流模型 246
7.5 動水壓力 251
7.5.1 正壓模式下的控制方程離散 251
7.5.2 斜壓模式下的控制方程離散 254
7.5.3 動水壓力模式下的動量方程離散 255
7.6 高階湍流模型應用 259
7.6.1 研究區(qū)域概況 259
7.6.2 現(xiàn)場湍流觀測 262
7.6.3 網(wǎng)格生成和模型設置 263
7.6.4 網(wǎng)格質量和靈敏度分析 264
7.6.5 湍流時空演變 266
7.6.6 模擬結果驗證 267
7.6.7 動水壓力與渦旋 269
7.6.8 三峽水庫蓄水的影響分析 273
參考文獻 27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