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食品進口大幅增長,2012年已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食品進口國。然而,促使中國消費者加大購買進口食品力度的原因卻鮮有研究。因此,《變化中的中國食品市場:中等收入人群進口食品質量感知和消費意愿》以中等收入消費群體為例,針對進口食品的質量感知和支付意愿,采用方法目的鏈和離散選擇實驗的方法,輔以均值排序和對應分析的技術來了解中國進口食品市場快速增長的背后機制。通過對牛肉、嬰幼兒奶粉和紅酒市場的調查發(fā)現(xiàn),安全感、享樂主義和從眾心理是促使中國中等收入消費者對進口食品需求不斷增長的動機。而其中重要的驅動力是對國產食品安全保障的擔憂。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中等收入消費者表現(xiàn)出對價格并不敏感的特征。他們往往將更高的價格與更好的質量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在私下消費情境中,食品口味和效用而非安全是主要考量問題時,國產食品才會被優(yōu)先列入可能的購買范圍。在中關貿易戰(zhàn)愈演愈烈的今天,如何促使中國消費者減少對外國食品的依賴,更多地消費國產食品,值得中國食品生產者和營銷者仔細考量。而《變化中的中國食品市場:中等收入人群進口食品質量感知和消費意愿》的研究結果相信對揭示中國食品市場的發(fā)展趨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首先,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擔憂要求中國政府和食品行業(yè)共同努力,為公眾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否則,國產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將繼續(xù)成為推動中國食品進口的重要力量。其次,研究結果顯示出中等收入消費者對深加工食品知識的匱乏和對口味的追求。這為國內生產企業(yè)留下了相當大的市場空間,只要食品安全不再是消費者重點關切的問題,它們就有獲得更大市場份額和更高利潤的可能性。*后,中國中等收入消費者還顯示出對進口食品價格的不敏感,他們愿意為進口食品特別是發(fā)達國家的進口品牌食品付出高達100%-200%的溢價。鑒于中等收入人群規(guī)模在中國的日益擴張,外國生產企業(yè)通過提供安全健康食品而在中國食品市場上獲得較高利潤的機會還是相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