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屋洞隱于杭州西湖山水,近世絕塵。奔舟登岸,循著滿隴桂雨入山,曲徑通幽的山林間羅列著石屋、水樂、姻霞三洞。為首的石屋洞原是一處形似敞屋的天然洞穴,五代昊越第三代國王錢弘佐時期始利用原始山體開寵造像,至其弟錢弘假統(tǒng)治時期已基本完工,形成了以正面一、二寵大像為主、周壁滿布小像的格局。正面大寵為一高臺上雕鑿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七尊像,寵上有二飛天;次寵為一佛二菩薩“西方三圣”三尊像;周壁層層排列著羅漢小像,善男信女以一己之力造二一尊,聚成如此宏大規(guī)模。石屋洞造像正是以中國早的五百羅漢造像而聞名于世。惜人世滄桑,風雨侵蝕,今日石屋洞內造像多為新鎊,舊述難尋。造像原始面貌散見于日本人關野貞、常盤大定以及美國人甘博(Sydney Gamble)等于民國時期拍攝的照片中,史巖《杭州南山區(qū)雕刻史跡初步調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西湖石窟藝術》發(fā)表了數(shù)張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拍攝的照片。關于石屋洞造像的研究成果有史巖《杭州南山區(qū)雕刻史跡初步調查》、常青《杭州石屋洞造像調查與資料輯錄》等。石屋洞造像題記石刻亦損毀嚴重,《武林梵志》稱“佛像題名幾遍”,現(xiàn)僅存二十余方。今之學者研究石屋洞造像題記需參校丁敬《武林金石記》、阮元《兩浙金石志》、孫星衍、邢澍《寰宇訪碑錄》、趙之謙《補寰宇訪碑錄》、汪壑《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錄》、羅振玉《石屋洞造像題名》《補寰宇訪碑錄刊誤》等金石學著作所輯錄文字。阮元、羅振玉等人曾組織摹拓石屋洞造像題記,但不知拓本所存何處。故珍藏于浙江省博物館的四冊石屋洞造像題記拓本孺足珍貴。按年代順序,裝訂成冊,分別是《后晉石屋洞造像記(九十六品)》一冊,《后漢后周石屋洞造像記(十品)》一冊,宋代題名二冊——《宋石屋洞造像題名(七十品)》《宋石屋洞造像記(四十五品又加一品)》,合計收集造像題記二百二十二品,較阮元《兩浙金石志》四十七品、羅振玉《石屋洞造像題名》一百五十二品,搜羅更全。多數(shù)拓本右側墨書題記名,每張墨拓左下角皆鈐“古物保管委員會浙江分會拓”長方印。拓本等比保存了題記的形制、排布、書體等信息,直觀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