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理論中國哲學通史簡編

中國哲學通史簡編

中國哲學通史簡編

定 價:¥69.00

作 者: 馮契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08067265 出版時間: 2020-01-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是馮契先生的兩種代表著作——《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fā)展》和《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的縮編本。出版縮編本的原因一是這兩種著作篇幅巨大,共約100萬字,對一般讀者來說閱讀較為吃力;二是便于譯成外文,向國外介紹。。這個縮編本把“古代”和“近代”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名副其實的自上古至1949年為止的“中國哲學通史”。又由于它是簡化了的,貫串其中的通史的線索便 顯得更加清晰,使讀者易于把握。

作者簡介

  馮契,中國著名哲學家。中國哲學界素有南北二馮之說,北為馮友蘭,南即為馮契。194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哲學系1941-1944年為清華大學研究院研究生,受教于金岳霖、馮友蘭、湯用彤等著名哲學家。自1944年起,先后在云南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紡織工學院、復旦大學任教。自1952年起,一直在華東師范大學任教,先后擔任過華東師范大學政治教育系副主任和主任,哲學系、哲學研究所名譽主任、名譽所長,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和副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上??茖W聯(lián)合會副主席、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哲學學會會長。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哲學史研究的方法論
第二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特點
第三節(jié) “古今中西”之爭與中國近代哲學革命
第一篇 先秦
第一章 儒、墨、道、法諸子的興起
第一節(jié) 孔子的仁知統(tǒng)一學說
第二節(jié) 墨子及儒墨之爭——經驗論與先驗論的對立
第三節(jié) 《老子》:“反者道之動”——辯證法否定原理的提出
第四節(jié) 《孫子兵法》以及法家之初起
第二章 百家爭鳴的高潮
第一節(jié) 《管子》:法家和黃老之學的合流
第二節(jié) 儒法之爭與孟子性善說
第三節(jié) 莊子:“萬物一齊,孰短孰長”——相對主義反對獨斷論
第四節(jié) 名家“同異”“堅白”之辯——相對主義和絕對主義的對立
第五節(jié) 后期墨家的名實觀和自然觀
第三章 先秦哲學的總結階段
第一節(jié) 荀子對“天人”“名實”之辯的總結——樸素唯物主義與樸素辯證法的統(tǒng)一
第二節(jié) 韓非:“不相容之事不兩立”
第三節(jié) 《易傳》:“一陰一陽之謂道”——樸素的對立統(tǒng)一原理的確立
第四節(jié) 陰陽五行學說的發(fā)展——辯證邏輯的比較法運用于具體科學
第一篇小結
第二篇 秦漢至清代(鴉片戰(zhàn)爭前)
第四章 獨尊儒術與對儒家神學的批判
第一節(jié) 董仲舒和《淮南子》——目的論“或使”說與機械論“或使”說的對立
第二節(jié) 王充:唯物主義的“莫為”說反對“或使”說
第五章 玄學與儒、道、釋的鼎立
第一節(jié) 王弼“貴無”說和裴頒《崇有論》
第二節(jié) 嵇康對宿命論的挑戰(zhàn)
第三節(jié) 《莊子注》:“有而無之”——“獨化”說反對形而上學的本體論
第四節(jié) 葛洪的道教哲學和僧肇的玄學化佛學
第五節(jié) 范縝對“形神”之辯的總結——唯物主義質用統(tǒng)一原理的運用
第六章 儒、道、釋合流的趨勢
第一節(jié) 天臺宗:“三諦圓融”和“無情有性”
第二節(jié) 法相宗論“一切唯識”與華嚴宗論“法界緣起”——唯心主義的經驗論與唯理論的對立
第三節(jié) 禪宗:佛學儒學化的完成
第四節(jié) 李筌道教“盜機”說的唯意志論
第五節(jié) 柳宗元、劉禹錫:“天人不相預”與“天人交相勝”——對“力命”之爭的唯物主義的總結
第七章 理學盛行和對理學的批判
第一節(jié) 周敦頤、邵雍和二程:正統(tǒng)派理學的奠基者
第二節(jié) 張載對“有無(動靜)”之辯的總結——以氣一元論闡發(fā)對立統(tǒng)一原理
第三節(jié) 朱熹的理一元論體系
第四節(jié) 與程朱理學對立的“荊公新學”和“事功之學”
第五節(jié) 王守仁的心一元論體系
第六節(jié) 李贄的異端思想
第八章 中國古代哲學的總結階段
第一節(jié) 王夫之對“理氣(道器)”“心物(知行)”之辯的總結——樸素唯物主義與樸素辯證法相統(tǒng)一的氣一元論體系
第二節(jié) 黃宗羲的啟蒙思想與歷史主義的方法
第三節(jié) 顧炎武的“修己治人之實學”
第四節(jié) 顏元論“習行”和戴震論“知”
第二篇小結
第三篇 近代(1840—1949年)
第九章 中國近代哲學的前驅
第一節(jié) 龔自珍:“眾人之宰,自名曰我”——近代人文主義的開端
第二節(jié) 魏源:“我有乘于物”和“及之而后知”——“心物(知行)”之辯在近代的開端
第十章 哲學革命的進化論階段
第一節(jié) 康有為:歷史進化論的提出
第二節(jié) 譚嗣同:“沖決網(wǎng)羅”之仁學
第三節(jié) 嚴復的“天演之學”與經驗論
第四節(jié) 梁啟超論“我”之自由和“群”之進化
第五節(jié)章 太炎:“競爭生智慧,革命開民智”——社會實踐觀點的萌芽
第六節(jié) 王國維:哲學學說的“可愛”與“可信”
第七節(jié) 孫中山的進化理論與知行學說
第十一章 哲學革命進入唯物辯證法階段
第一節(jié) 李大釗、陳獨秀:由進化論到唯物史觀
第二節(jié) 胡適的“實驗主義”和梁漱溟的直覺主義
第三節(jié)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zhàn)及瞿秋白的歷史決定論
第四節(jié) 魯迅論國民性及其美學思想
第十二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與專業(yè)哲學家的貢獻
第一節(jié) 李達、艾思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初步
第二節(jié) 熊十力:“新唯識論”
第三節(jié) 朱光潛:美學上的表現(xiàn)說
第四節(jié) 金岳霖:“以經驗之所得還治經驗”——在實在論基礎上的感性與理性、事與理的統(tǒng)一
第五節(jié) 馮友蘭:“新理學”
第六節(jié) 馬克思主義者對傳統(tǒng)思想的批判研究
第七節(jié) 毛澤東: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歷史觀與認識論中的“心物”之辯的總結
第三篇小結
引證書目舉要
再版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