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化縣志(1988-2007 套裝上下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突出地方特色、時代特色和行業(yè)特色,力求融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和可讀性于一體。二、本志上限1988年1月1日,下限至2007年12月31日,補遺事項上溯至事物發(fā)端,個別重要事項延至2017年6月擱筆止。按橫排門類,縱寫史實的體例要求,全面記敘德化縣二十年的發(fā)展歷史和現(xiàn)狀,力求縱不斷主線,橫不缺要項。三、本志采用志、述、記、傳、圖、表、錄等體裁,以志為主。物以類分、事以類從,因時系事。全志設序、概述、專記、大事記、卷、附錄、編纂始末,卷下設章、節(jié)、目。四、本志概述和各卷的無題概述夾敘夾議,大事記以編年體為主,輔以紀事本末體,其余均采用記述文體,一般不加議論。五、記述內容為發(fā)生在德化縣境內,以及外地與德化縣經濟社會有關的大事、要事。大事記涉及干部人物者,一般只記市、廳級及以上領導干部到德化考察,以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到國外考察的情況。六、根據“生不入傳”原則,入傳人物為對德化縣經濟社會發(fā)展有較大影響或重大貢獻的已故人物,主要為德化籍或在德化工作曾任副處級及以上領導干部、教授,德化籍在臺港澳任處級以上官職人員,省級及以上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工藝美術大師等。人物表收錄德化籍或在德化出生、生活、工作曾任副處級及以上(含享受處級待遇)干部和教授,縣直各單位、各鄉(xiāng)鎮(zhèn)主要或主持工作的領導,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人員,省級及以上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博士、碩士,烈士,省部級及以上表彰的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名表收錄獲省部級表彰的先進集體。七、本志一律采用公元紀年。政府、官職、政府機關名稱,均采用當時稱謂,不加政治定語。人物除一次出現(xiàn)時說明身份、冠以職務或技術職稱外,一般直書姓名,不加褒貶之詞。地名使用經政府有關部門公布或認可的標準地名。八、本志所用數字,一般以縣統(tǒng)計部門的數據為準統(tǒng)計部門缺的,采用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九、計量單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的規(guī)定,以及國家、省方志部門的要求執(zhí)行。為照顧使用習慣,個別仍保留計量單位“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