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前言
第一部分 聯邦審計的背景
第1章 聯邦審計的背景:演化過程、標準制定者及其職責、審計類型
1.1 審計和政府
1.2 審計聯邦政府:定義和范圍
1.3 聯邦審計:誰制定標準?
1.4 政府審計類型
1.5 本書的結構
第2章 聯邦審計的依據:法律、法規(guī)和審計標準
2.1 《憲法》:財政的權力
2.2 《反超支法案》:支出不能超過國會的批準
2.3 1921年《預算和會計法案》
2.4 1950年《預算與會計程序法案》:加強聯邦金融實踐
2.5 1951年《補充財政撥款法案》:為聯邦的責任定義法律形式
2.6 1974年《截留控制法案》國會預算辦公室,新的財政年度等
2.7 1978年《督察長法案》
2.8 1982年《聯邦管理者財務廉潔法案》
2.9 1984年《單一審計法案》:由一個審計員每年執(zhí)行一次的審計
2.10 1990年《聯邦信貸改革法案》:貸款成本和貸款擔保必須納入預算
2.11 1990年《首席財務官法案》:統(tǒng)一的報告,代理首席財務官,年度財務報表,獨立審計
2.12 1993年《政府績效和結果法案》(2010年修訂)
2.13 1996年《聯邦財務管理改進法案》
2.14 2002年《稅款問責制法案》
2.15 2002年《不當支付信息法案》(2010年和2012年修訂)
2.16 2004年《國土安全部財務責任法案》
2.17 2006年《聯邦資金責任與透明法案》
第3章 聯邦財務和內部控制報告的選擇性議題
3.1 聯邦財務報表
3.2 強調財務報告內部控制
3.3 內部控制:由聯邦機構報告
3.4 評估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
3.5 預算管理總局內部控制的缺陷
3.6 審計署《政府審計準則》:不要求審計財務報告內部控制
3.7 新出現的問題
第二部分 聯邦預算、會計和財務報表
第4章 聯邦政府會計一預算、責任事件、交易
4.1 聯邦預算程序
4.2 預算周期
4.3 計劃方案和預算體系,零基預算法和目標管理概念
4.4 聯邦會計:過程、定義、交易和生命周期
4.5 國會撥款分配的性質
4.6 預算管理總局的分配
4.7 聯邦實體分配的性質
4.8 聯邦津貼的性質
4.9 聯邦的債務
4.10 產權會計
4.11 所有權會計
第5章 聯邦財務報表
5.1 聯邦財務報表引言
5.2 豐富的財務報告歷史
5.3 聯邦實體會計準則的水平
5.4 聯邦會計體系
5.5 聯邦報告實體
5.6 機構和政府范圍作為一個整體的報告
5.7 聯邦財務報表
5.8 政府層面的財務報告
第三部分 聯邦政府審計
第6章 審計準則的最新發(fā)展
6.1 2006年的標準
6.2 聯邦指導的最新發(fā)展
第7章 聯邦審計模型
7.1 審計檢查表和審計模型
7.2 聯邦審計模型
7.3 聯邦審計階段
7.4 政府審計準則:非獨立準則
7.5 管理層認定
7.6 審計測試、程序和活動
7.7 審計證據
7.8 抽樣
7.9 重要性
7.10 失信行為
第8章 計劃審計: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
8.1 計劃填補知識空白
8.2 計劃階段:早做,持續(xù)做
8.3 審計模型和審計檢查表:無法替代判斷
8.4 理解聯邦審計:每個都是獨特的
8.5 審計技術和信息來源:如何獲得對聯邦機構的了解
8.6 學以致用:制定初步的審計方法
8.7 審計團隊會議:我們思考什么?
8.8 記錄計劃階段:制定賬戶風險分析和審計策略/審計計劃
8.9 計劃階段的記錄:甘特圖法
第9章 內部控制記錄:什么,誰,在何處,為什么?
9.1 內部控制,定義和要求
9.2 內部控制的歷史
9.3 聯邦標準制定者
9.4 聯邦規(guī)范
9.5 內部控制評價的要求
9.6 記錄內部控制
9.7 完成并記錄審計師對內部控制的了解
第10章 控制風險的認定與評估
10.1 評估控制風險
10.2 評估賬戶風險
10.3 開發(fā)審計程序
10.4 審計方法的確定和記錄
第11章 控制、交易及賬戶測試
11.1 測試類型
11.2 測試內部控制
11.3 如何測試控制
11.4 穿行和控制測試
11.5 控制測試對交易事項準確性而言并非是有效測試
11.6 測試及如何測試控制
11.7 實質性測試
11.8 審計抽樣
11.9 抽樣考慮因素
11.10 信息技術考慮因素
11.11 外包會計和數據服務
第12章 審計終結階段,質量控制和報告過程
12.1 獲得管理層和法律聲明
12.2 審計計劃、方案和程序的最后評審
12.3 審計質量控制的審查和有效性認定
12.4 發(fā)布獨立審計師報告
第四部分 聯邦政府選擇性審計的特性
第13章 聯邦信息系統(tǒng)審計與評估
13.1 對信息技術安全需求的理解
13.2 聯邦信息系統(tǒng)審計流程
13.3 對關鍵信息安全法律和規(guī)則的理解
13.4 隱私和聯邦信息審計中的擴展要求
13.5 不斷增長的信息技術審計和信息保證服務的需求
13.6 總結不斷增長的信息技術審計和信息保證服務的需求
第14章 績效審計
14.1 最低限度的指南,沒有安全的港灣
14.2 一般準則
14.3 現場審計準則
14.4 報告準則
14.5 績效審計的組織結構
14.6 績效審計程序概述
14.7 階段說明
14.8 取舍審計重點的風險和爭議
14.9 通過獲取事實和取證來導引審計
14.10 審計報告
第15章 采購審計、合同審計與撥款審計
15.1 合同審計
15.2 聯邦政府采購
15.3 采購審計
15.4 預算管理總局的合規(guī)審計補充
15.5 審計焦點
15.6 可列支/不可列支成本標準
15.7 撥款審計
15.8 受讓人審計
15.9 《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
第16章 鑒證報告
16.1 鑒證業(yè)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