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地域文化蜀學(第十七輯)

蜀學(第十七輯)

蜀學(第十七輯)

定 價:¥45.00

作 者: 西華大學,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院,蜀學研究中心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64373443 出版時間: 2019-12-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1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岷山巍巍,上應井絡;蜀學綿綿,下親坤維。蠶叢與魚兒,開國何茫然?《山經》及《禹記》,敘事多奇幻。往事渺渺,縉紳先生難言;先哲譚譚,青衿后學樂道。班孟堅謂:“巴蜀文章,冠于天下?!敝x嗇庵言:“蜀之有學,先于中原?!毖运瓶湔Q,蓋有由焉。若乎三皇開運,神妙契乎天地人;五主繼軌,悠久毗于夏商周。天皇地皇人皇,是謂三皇;青赤白黑黃帝,茲為五帝。三才合一,上契廣都神壇;五行生克,下符《洪范》八政。禹興西羌,生于廣柔,卑彼官室,而盡力于溝洫;菲吾飲食,而致孝乎鬼神。順天因地以定農本,報恩重始而興孝道。復得河圖演《連山》,三易因之肇始;又因洛書著《洪范》,九疇于焉成列。夏后世室,以奠明堂之制;禹會涂山,乃創(chuàng)一統(tǒng)之規(guī)。是故箕子陳治,首著崇伯;孔子述孝,無間大禹。若乎三星神樹,明寓十日秘歷;金沙赤烏,已兆四時大法。萇弘碧珠,曾膺仲尼樂問;尸佼竄蜀,嘗啟商君法典。及乎文翁化蜀,首立學校,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治郡牧民,德禮莫后。蜀士鱗比,學于京藩;儒風浩蕩,齊魯比肩。七經律令,首先暢行蜀滇;六藝詩騷,同化播于巴黔。相如、子云,輝映漢家賦壇;車官、錦官,衣食住行居半。君平市隱,《老子指歸》遂書;儒道兼融,道德仁義禮備。往圣述作,孔裁六藝經傅;后賢續(xù)撰,雄制《太玄》《法言》?!胺鼱拗祝献又疅o,孔子之元”,偕“揚雄之玄”以成四教;“志道據(jù)德,依仁由義,冠禮佩樂”,兼“形上形下”而鑄五德。落下主《太初》之歷,莊遵衍渾天之說。六略四部,不乏蜀人之文;八士四義,半膺國士之選。渙渙乎,文章冠冕天下;濟濟焉,人材充盈河漢。自是厥后,蜀學統(tǒng)序不斷,文脈淵源賡連。兩漢鼎盛,可謂靈光魯?shù)?;魏晉弘宣,堪比稷下學園。隋唐五代,異軍突起;天下詩人,胥皆入蜀。兩宋呈高峰之狀,三學數(shù)蜀洛及閩。蒙元兵燹,啼血西川;巴蜀學脈,續(xù)衍東南。明有升庵,足以振恥;清得張(問陶)李(調元),可堪不靦。洎乎晚清民國,文風丕振,教澤廣宣。玉壘浮云,變幻古今星漢;錦江風雨,再續(xù)中西學緣。尊經存古,領袖群倫;中體西用,導引桅帆。于是乎誦經之聲盈耳,文章之美紹先。蜀學七期三峰,無愧華章;蜀勒六經七傳,播名國典。蜀之人才不愧于殊方,蜀之文獻稱雄于震旦。言經藝則有“易學在蜀”之譽,言史冊而有“莫隆于蜀”之稱,言文章則贊其“冠于天下”,言術數(shù)則號曰“天數(shù)在蜀”。人才不世出,而曰“出則杰出”;名媛不常有,猶稱“蜀出才婦”。至若文有相如、子瞻,詩有太白、船山,歷有落下、思訓,易有資中、梁山,史有承祚、心傳,書有東坡、嗇庵,畫有文同、大干。博物君子,則如李石、楊慎;義理哲思,當數(shù)子云、南軒。開新則有六譯、槐軒,文獻則有了翁、調元,宏通有若文通、君毅,道德則有子休、正元。方技、術數(shù),必稱慎微、九韶;道德文章,首舉昌衡、表方。才士尤數(shù)東坡、升庵,才女無愧文君、花蕊,世遂謂“無學不有蜀,無蜀不成學”矣!宋人所謂“蜀學之盛,冠天下而垂無窮”云云者,亦有以哉!蜀之經籍無慮萬千,蜀之成就充斥簡編。石室、禮殿,立我精神家園;蜀刻石經,示彼經籍典范。三皇五帝,別中原自為一篇;道德仁義,合禮樂以裨五典。談天究玄妙之道,淑世著實效之驗。顯微無間,體用一源。至乎身毒偎人愛人,已見《山經》;佛法北道南道,并名《丹鉛》。蜀士南航,求佛法于瀛寰;玄奘西來,受具足于慈殿。若夫蜀人一匹馬,踏殺天下;禪門千家宗,于茲為大。開寅首雕,爰成大藏之經;圭峰破山,肇啟獨門之宗。菩薩在蜀,此說佛者不可不知也。

作者簡介

  西華大學,是由原四川工業(yè)學院和原成都師范高等??茖W校合并組建,是四川省屬重點多科性大學。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于1952年設立,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具有統(tǒng)戰(zhàn)性、榮譽性的正廳級事業(yè)單位。

圖書目錄

蜀中名人
論薛濤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價值
“蜀人榮之”的蘇渙
三蘇父子的史學觀論析
胡應麟《詩藪》論李白
陳講年譜
明代著名詩文書畫家王隧述略
灌縣歷史名人周因培、周盛典考略
懷哉共采薇:巴蜀名士林思進、趙熙交游述略
徐中舒先生對《易經·井卦》井意象的辨正
論徐中舒對胡適的批判
一以《試論周代田制及其社會性質》為中心
蜀文化史論
攻心與臣服:王朝控制邊疆視閾下的諸葛亮七擒孟獲
明朝四川官紳重顯揚雄文化考略-
費密與彭縣
因時變而制宜適:清代帝王的諸葛亮崇祀
試析民國前期成都文人的精神生活方式
——以《昊虞日記》為例
《二笏山房詩文集》的發(fā)現(xiàn)及思想意義與藝術風格
蜀學文獻
巴蜀科技發(fā)展成就與科技文獻整理
詩人陳子昂《陳氏宗譜》尋覓記
《瑤臺風露》評點《古風》五十九首考述
一《古風》組詩的整體性探究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四川尊經院生補正
——兼探《四川尊經書院舉貢題名碑》中的官年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資料室藏《蜀學四變記》殘鈔本考述
《歷代蜀詞全輯》增補65首
蜀學書評
采玉集珠鑲錦繡裁云剪月鑄華章
一《仰望東坡》詩詞集簡評
《讀好書齋詩文鈔》論略
傳統(tǒng)思想研究范式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
——簡評《劉咸炘思想探微》
田野調查的歷史和歷史的田野調查
——以蔣藍《蹤跡史》為例
蜀學訪談
李樹民:中華傳統(tǒng)文化視域下的趙熙及其文化成就
稿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