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文獻與問題:關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學的若干觀察與思考
第一輯
集外文章、作家形象與現(xiàn)代文學文獻整理的若干問題
——以新見穆旦集外文為中心的討論
域外文獻與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研究空間的拓展
——從“郭沫若與荷蘭”說起
第二輯
詩藝、時代與自我形象的演進
——編年匯校視域下的穆旦前期詩歌研究
個人寫作、時代語境與編者意愿
——編年匯校視域下的穆旦晚年詩歌研究
第三輯
晚年彭燕郊的文化身份與文化抉擇
——以書信為中心的討論
新時期以來翻譯出版事業(yè)的見證
——關于施蟄存與彭燕郊通信的初步考察
彭燕郊所存文藝界人士書信選輯
第四輯
呈現(xiàn)真實的、可能的作家形象
——說新版《穆旦年譜》,并說開去
西南聯(lián)大詩人群研究:文獻、視域及新的可能性
——從《西南聯(lián)大詩人群史料鉤沉匯校及文學年表長編》說開去
年譜材料的誤用與譜主形象的塑造
——《艾青年譜長編》商議
第五輯
《南開高中學生》與穆旦的成長
《火線下》與初期西南聯(lián)大的政治文化環(huán)境
政治理性與美學理念的矛盾交織
——對于聞一多編選《現(xiàn)代詩鈔》的辯詰
第六輯
“滇緬公路”及其文學想象
歷史語境、文學傳播與人事糾葛
——“副文本”視野下的《呼蘭河傳》研究
“命運”之書:食指詩歌論稿
——兼及當代詩歌史寫作的相關問題
附錄
“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學的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