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游說各國諸侯或相互辯論時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以及相互傾軋的陰謀詭計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起三家分晉,下至楚漢之爭二百多年中,各諸侯國之間和各國內部各階級、階層之間尖銳復雜的矛盾斗爭,展示了當時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為研究戰(zhàn)國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但其中經策士們加工、整理過的前輩的游說之辭,甚至于假托前輩的名義而編造出的一些書信與故事傳說等,難免有夸張、背離事實的地方。如蘇秦的生卒年月記載錯誤,蘇秦由蘇代弟弄成了兄,蘇秦與蘇代、蘇厲事跡攪在一起等。所以,《戰(zhàn)國策》的內容并非完全符合歷史真實,使用它時一定要謹慎。《戰(zhàn)國策》主要反映了縱橫家的思想。策士們在尖銳復雜的斗爭中游說諸侯,以取得政治上的地位,如蘇秦為取“卿相之尊”,先以連橫說秦不成,后以合縱說趙終獲成功。策士們?yōu)樗弥畤\籌帷幄、出謀劃策、奔走外交、救亡圖存,發(fā)揮了特殊的作用。但作者過分夸大了他們在歷史上的作用,并對他們獵取功名富貴津津樂道,對某些陰謀權詐加以肯定。如夸大策士蘇秦的作用,說:“蘇秦相于趙而關不通。當此之時……諸侯相親,賢于兄弟。夫一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保ā稇?zhàn)國策·秦策一》)書中也寫了一些高士義俠,如敢于藐視權貴的顏斶,為人排難解紛的魯仲連,敢于反抗強暴的唐且、聶政、荊軻等,歌頌了他們的高貴品質和斗爭精神。書中也混雜著別家的思想,如民為“本”、君為“末”的思想,國家的興衰、戰(zhàn)爭的勝負決定于人心向背的思想,重賢任能、珍惜人才的思想,崇尚策謀的思想等。這些思想,具有明顯的進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