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時期,風云際會,既出現了一些所謂的“亂臣賊子”,也誕生了諸多影響深遠的文化巨人,莊子乃其中之一。莊子及其所著《莊子》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對象。關于莊子其人,囿于現有史料,人們對其了解相對較少。僅有的一點文字記載見于司馬遷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然僅二百余字。即使將其與諸如《莊子》等其他文獻結合起來,呈現莊子基本面貌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莊子姓莊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人,具體生卒年月不詳,主要生活在戰(zhàn)國中期。早年的莊子曾經是個從事漆園管理的小吏,但任職時間不長,后來隱退不仕,逍遙游歷于自然山川。《莊子》一書猶如一泓池水,可供眾多的學者和《莊子》追隨者暢游于其間。從古至今,研究《莊子》的學者層出不窮,大家一致認為它是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不過對其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研究,諸家評騭不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