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文化自信:國家興衰的命脈 民族精神獨立的基石
文化自信包含五個認同
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
“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與史書
文獻典籍保證了中華文明根脈的傳承發(fā)展
中華文明中包含獨特的科學精神
張載“橫渠四句”與中華文化
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之魂
文化交流與中華文明的形成
玉器的早期傳播
小米起源自我國
小麥自西亞經河西走廊傳入中國?
黃牛和綿羊自河西走廊傳入我國
冶金術自西亞經甘肅傳入
結語
多元一體:中國民族關系的歷史傳統(tǒng)
中國民族關系的主流
天下一家的原因
內向型的地理環(huán)境
“和而不同”與“夷夏一體”的觀念
統(tǒng)一的經濟基礎
多元一體的政治制度
新中國的民族關系
民族關系的調查與分析
民族關系的展望
御窯:彰顯千年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大國工匠
真做實干,精于管理的督陶官員
貴在求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
瓷器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以歷史思維看唐宋城市史
學術史的啟迪
城市史的例證
要有歷史觀察的思維
解海昏侯劉賀三題
一問:?;韬钅怪胸敻粡哪睦飦?br /> 二問:墓室里《齊論·知道》的價值
三問:“?;?rdquo;地名的含義之謎
《史記》與中華民族精神塑造
《史記》記載了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
《史記》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精神
《史記》對民族精神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
李白與絲路文化
從李白“草嚇蠻書”說起
唐代長安與絲路文化
李白與西域關系已有的研究成果
李白身世之謎與絲路文化
李白親友與絲路文化
李白的行旅與作品中的絲路文化
懸泉漢簡中的中西文化交流
懸泉置遺址和懸泉漢簡
懸泉漢簡中的西域及漢朝與西域的關系
懸泉漢簡記載的漢王朝與中亞的關系:大宛和康居
懸泉漢簡記載的漢王朝與西亞及南亞的關系:大月氏、烏弋山離和罽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