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史料典籍禮與俗:在田野中理解中國

禮與俗:在田野中理解中國

禮與俗:在田野中理解中國

定 價:¥72.00

作 者: 張士閃 著
出版社: 齊魯書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3342555 出版時間: 2019-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65 字數:  

內容簡介

  面對田野知識,不同學科各有所執(zhí),也各有所成。不過,田野知識并不是為學科分類與學術領域的劃分而存在。按照我的經驗,民俗學、人類學、歷史學、藝術學、政治學……在田野知識中就很難劃分邊界;民間信仰、游藝娛樂、傳統(tǒng)武術、節(jié)日慶典、日常生計……也都在民眾生活中交錯鉤連?;蛟S正因于此,我的田野研究從來難有前瞻后顧若干年的嚴整規(guī)劃,說“跨界”顯然是夸張,應該是一種跟著感覺走的“混界”。作為我近十多年來的“混界”所獲,《禮與俗:在田野中理解中國》中有田野邂逅發(fā)現(xiàn)的驚喜,有苦思難解問題的暫存,大致是我田野思考脈絡的真實呈現(xiàn)。每每在不同田野點、不同學術疆域的轉換騰挪之際,剎那間惚兮恍兮,竟難辨我正啟新程還是踏上歸途,這真是種奇怪的感覺?!盎旖纭钡膶W術生活,終究難言結果與歸宿,我對此明曉并坦然以對。在田野中東奔西走,所見并非都賞心悅目,內心就有了五味雜陳。原本一直認定的神圣,乍然顯露世俗真身,從此有了斑駁模樣;邂逅于街頭巷尾的凡夫俗子,每于瞬間顯現(xiàn)神奇,卻又迅即復歸平淡。我卻更有了行走田野的動力,且視為此生宿命。我常與自己商量,人生在世無非是生活與思想,二者應相互滋養(yǎng)而非相害相違。屈于生活而思想茍且,或懾于思想而生活干癟,兩種人生都不可取。行走田野,適于思想,也無礙生活,即便“混界”一世又何妨。

作者簡介

  張士閃,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民俗學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會長,山東省民俗學會會長,研究領域為民俗學理論、村落研究、藝術民俗學等。

圖書目錄

在田野中理解中國(總序)
前言
理念與方法
禮俗互動與中國社會研究
一、“禮”“俗”話語的傳統(tǒng)建構
二、“禮”“俗”意蘊的現(xiàn)代發(fā)掘
三、“禮俗互動”的田野發(fā)現(xiàn)
結語
當代村落民俗志書寫中學者與民眾的視域融合
一、近現(xiàn)代中國村落問題的發(fā)生
二、中國村落研究傳統(tǒng)中的“主體缺席”現(xiàn)象分析
三、村落里的民與俗
四、注重村民的文化闡釋
五、村落民俗志書寫實驗:學者與民眾的視域應怎樣融合
結語
眼光向下:新時期中國藝術學的“田野轉向”——以藝術民俗學為核心的考察
一、現(xiàn)代性與本土化:新時期藝術學“田野轉向”的邏輯起點
二、藝術民俗學及藝術人類學等近鄰學科的邏輯貫通與學術分工
三、近十年來藝術民俗學學術實踐總結及反思
結語
鄉(xiāng)民藝術民族志書寫中主體意識的現(xiàn)代轉變
一、貫穿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民族志書寫中的凝固幻象
二、鄉(xiāng)民藝術的流動性特征
三、現(xiàn)代民族志書寫應有的“流動化”追求
結語
民間視角
“借禮行俗”與“以俗入禮”:膠東院夼村谷雨祭海節(jié)考察
一、漁村經濟:從近海捕撈到遠洋作業(yè)
二、谷雨節(jié)祭海:漁村的歷史記憶與文化表達
三、國家里的鄉(xiāng)村
四、谷雨祭海:從“借禮行俗”到“以俗人禮”
結語
村廟:村落敘事凝結與村際關系建構——冀南廣宗縣白劉莊、夏家莊考察
引言
一、白貓與黑狗的傳說
二、記憶凝結:廟門對廟門的“隔空斗法”
三、敘事選擇:村民對基于村廟建構起來的村際關系的闡釋
結語
京西幡會:一個追求“天人吉祥”的聯(lián)村儀式
一、京西幡會
二、對于幡會活動的多視角解讀
結語
……
國家視角
附錄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