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序 如何做一個“人民中國”的知識分子?(江 湄 張志強)
代前言 三十年后反思“鄉(xiāng)土文學”運動
——我的“接近中國”之路(呂正惠)
輯
《無悔:陳明忠回憶錄》序
新中國的尋常老百姓
——么書儀《歷史縫隙中的尋常百姓》序
中國社會主義的危機,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賀照田《當社會主義遭遇危機》序
杉山正明教授的中華文明觀
——《疾馳的草原征服者》《游牧民的世界史》讀后感
西方的太陽花,東方的紅太陽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中國”理念》序
從反傳統(tǒng)到反思傳統(tǒng)
——江湄《創(chuàng)造“傳統(tǒng)”:晚清民初中國學術思想史典范的確立》序
臺灣鄉(xiāng)下人與中國古典
——顏昆陽古典文學論集序
艱難的探索:孫歌的學問之路
——孫歌《把握進入歷史的瞬間》序
橫站,但還是有支點
——王曉明《橫站》序
我們需要這樣的異質思考
——蔡翔《神圣回憶》序
關心現實與關心歷史
——王中忱《作為事件的文學與歷史敘述》序
沈從文的愛欲書寫?
——解志熙《欲望的文學風旗》序
第二輯
洪子誠《閱讀經驗》序
趙園《中國現代小說家論集》序
陳建華《革命與形式》序
倪偉《民族想象與國家統(tǒng)制》序
江弱水《中西詩學的交融》序
周良沛《中國現代詩人評傳》序
趙稀方《后殖民理論與臺灣文學》序
劉小新《闡釋臺灣的焦慮》序
一個奇女子的歷史見證
——王安娜《嫁給革命的中國》序
牛漢《我仍在苦苦跋涉》序
醉里風情敵少年
——唐翼明《寧作我》序
艱難的歷程
——我所知道的施淑教授
《朱曉海教授六五華誕暨榮退慶祝論文集》序
為趙剛喝彩
——趙剛《求索:陳映真的文學之路》序
評趙剛兩本陳映真研究
第三輯
一生心系祖國的葉榮鐘
——《葉榮鐘選集·文學卷》序
被殖民者的創(chuàng)傷及其救贖
——臺灣作家龍瑛宗后半生的歷程
一個臺灣青年的心路歷程
——從“皇民化”教育的反思開始
陳明忠訪談后記
林書揚的信念
難忘的老同學
——龍紹瑞《綠島老同學檔案》序
歷史的重負
——《白色檔案》序
送高信疆先生,一個純真、善良的愛國者
懷念顏元叔教授
顏元叔的現實關懷與民族情感
葉嘉瑩先生的兩首詩
莫那能《一個臺灣原住民的經歷》序
莫那能《美麗的稻穗》重版序
第四輯
為人類的苦難作見證
——阿赫瑪托娃《安魂曲》序
難以戰(zhàn)勝的女皇
——《我會愛:阿赫瑪托娃抒情詩選》序
阿赫瑪托娃《回憶與隨筆》校讀后記
并非偶然,查良錚選擇了丘特切夫
——《海浪與思想:丘特切夫詩選》序
《在星空之間:費特詩選》序
終于找到柯羅連科了
小森陽一《村上春樹論》序
蘇敏逸《“社會整體性”觀念與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發(fā)生和形成》序
徐秀慧《戰(zhàn)后初期(1945—1949)臺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序
黃文倩《在巨流中擺渡》序
為何要出版這一套選集
——2015年臺灣小說、散文選序
第五輯
新民主主義革命在臺灣
——藍博洲《幌馬車之歌續(xù)曲》序
20世紀60年代陳映真統(tǒng)左思想的形成
出版《陳映真全集》的意義
(上篇)重新思考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陳映真
(下篇)陳映真如何面對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
附錄一 中華文化的再生與全球化
附錄二 中國文化是我的精神家園
編后記 為“人間”出書,為“人間”寫序(呂正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