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十講》解讀“逼上梁山”的救贖之義,為“替天行道”祛魅和釋疑。針對以往學界和民間對《水滸傳》種種誤讀現象,本書著力考察水滸敘事的沿革與流變,并通過多角度的文本闡釋,從中讀取梁山好漢“上山”與“下山”的真實含義。將《水滸傳》的文學想象置于復雜背景下加以考辨,是本書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其中涉及政治倫理、制度、地理、風俗等諸多問題。作者研讀《水滸傳》數十年之久,在小說敘事話語方面尤具心得,故以經驗與感覺給出不落窠臼的“讀法”。著名學者陳平原教授特為本書作序,譽之“輕松活潑而又暗藏機鋒的著作”,又提醒讀者注意:本書“在文化史視角及文章筆墨背后,蘊藏著作者對于中國歷史及現實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