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泉州師范學院推出的科研新成果——《泉州南音(弦管)集成》(呂錘寬輯錄,王珊主編,全36卷,已出版30卷),是目前南音調查與研究之集大成者。其關于“泉州南音(弦管)”這一稱謂的確定,以及對于南音傳承傳播理念的書寫,是與包括《泉州南音論叢》在內的前輩南音人與諸多學者對南音的貢獻分不開的。此部分可參閱《泉州南音(弦管)集成》相關內容,斯不贅述?!度菽弦粽搮病肥钦撐慕Y集,匯集了泉州師范學院泉州南音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度菽弦粽搮病肥纵嬕延?017年3月出版,第二輯的出版,因故延宕了不少時間。因此也提供了繼續(xù)深入思考的機會,慎思之后,筆者建議今后將《泉州南音論叢》改名為“泉州南音(弦管)文化論叢”。泉州南音(弦管)文化在當代高校及社會的教學教育實踐、傳承推介傳播,是筆者近20年的重要學術關注點,理當進一步研究討論。泉州南音(弦管)與其源生地、當代傳承傳播核心區(qū)域泉州的民眾,與閩南地區(qū)、臺港澳地區(qū)、東南亞諸國等泉州南音(弦管)傳播區(qū)域中閩南人的生產生活關系如何?眾多南音研究者于此多所著力,頗多成果問世?!度菽弦粽搮病分惺珍浀倪@些南音方向碩士研究生的研習成果盡管滲透了指導教師的心血,仍難脫稚嫩,而對于南音文化的傳播傳承而言,我們需要給予的是寬容,更需要對其未來的可能充滿期待——一片蓊蔥的苗圃,其間當有參天大木長成……什么是南音文化?研究弦管者(關于南音或弦管,弦友的稱謂還有南管、南樂、南曲、郎君唱等)首先需要界定這個概念。筆者曾在《從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高度認識南音文化保護的意義》-文中,對南音文化做了這樣的界定:南音文化是該文化持有者、習得者和享用者的生活方式和生命體驗過程,包括所有南音持有者、習得者、享用者所共有的語言、傳統(tǒng)、習慣和制度,有激勵作用的思想、信仰和價值,以及它們在物質工具和制造物中的體現。也就是說,南音文化涵蓋了歷史衍生發(fā)展過程積淀下來的諸多層積及其相關的文化空間與物件,所積淀形成的習俗儀軌、規(guī)約制度、價值認同、精神信仰,包括被當下持有者、習得者、享用者視為傳統(tǒng)并依憑著這些傳統(tǒng)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出來的所有行為及相關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