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 緩存可感知的路由機制研究
簡介
1 緩存可感知的路由機制研究緒論
1.1 引言
1.2 NDN的設計思想和核心特征
1.2.1 報文格式
1.2.2 命名機制
1.2.3 結點結構
1.2.4 報文轉發(fā)
1.2.5 路由
1.2.6 有狀態(tài)轉發(fā)
1.2.7 網絡緩存
1.3 其他ICN體系結構
1.3.1 DONA體系結構
1.3.2 PSIRP/PURSUIT體系結構
1.3.3 NetInf體系結構
1.3.4 COMET體系結構
1.4 ICN網絡緩存的特性和角色
1.4.1 網絡緩存的特性
1.4.2 網絡緩存的角色
1.5 研究目的與意義
1.6 研究內容
2 機會型的on-path網絡緩存
2.1 問題分析
2.2 機會型on-path網絡緩存
2.2.1 系統(tǒng)模型
2.2.2 on-path緩存機制
2.2.3 分析
2.3 性能評估
2.3.1 實驗設置
2.3.2 小規(guī)模實驗評估
2.3.3 大規(guī)模實驗評估
2.4 討論
2.5 本章小結
3 內容放置、置換和定位相結合的網絡緩存
3.1 問題分析
3.2 構建PRL
3.2.1 系統(tǒng)模型
3.2.2 PRL策略
3.2.3 PRL下路由器對Interest和Data報文的處理
3.3 性能評估
3.3.1 實驗設置
3.3.2 實驗結果和討論
3.4 本章小結
4 分布式的網絡協(xié)作緩存
4.1 問題分析
4.2 問題形式化描述
4.3 DICC緩存策略
4.3.1 分布式算法
4.3.2 路由對緩存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