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史批判的文學史

批判的文學史

批判的文學史

定 價:¥79.00

作 者: 張旭東 著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208167308 出版時間: 2020-1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25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集收錄張旭東新世紀以來文學批評、文學史研究和文化思想論述的文章。通過對魯迅、周作人、老舍、王安憶、莫言、金宇澄等現(xiàn)當代經(jīng)典作家作品的闡釋,探討現(xiàn)實主義與現(xiàn)代主義,“象征”與“寓言”,新文學文學形式內部的價值革命和倫理革命,當代中國的史詩性“動作”在敘事和表象領域的“摹仿”,審美自律性、游戲性同歷史敘事和道德批判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展現(xiàn)出在語言、形象、形式和結構空間里,以批評實踐所進行的一場思想的挑戰(zhàn)。

作者簡介

  張旭東,紐約大學(NYU)比較文學系、東亞研究系教授,國際批評理論中心主任。曾兼任華東師范大學“紫江講座”訪問教授;北京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人文講席教授(訪問)、國際批評理論中心主任。中文著作包括《改革時代的中國現(xiàn)代主義——作為精神史的80年代》《全球化與文化政治——90年代的中國與20世紀的終結》《我們時代的寫作》《對話啟蒙時代》《紐約書簡》等。譯有《發(fā)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啟迪》。編有《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傳統(tǒng)與形式創(chuàng)意》。

圖書目錄

序:文學認識 “統(tǒng)一場”理論及其實踐芻議
第一輯 語言與價值:反思文學革命
啟蒙主義“倫理自覺”與當代中國文化政治
——反思 《新青年》早期論述中的文化與國家概念
“五四”新文化的深層結構性轉換:再論白話革命的歷史意義
中國現(xiàn)代主義起源的 “名”“言”之辨:重讀 《阿Q正傳》
新文化的激進闡釋學與傳統(tǒng)的再發(fā)明:重讀《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第二輯 新文學的自我與形式自覺
雜文的自覺
——魯迅 “過渡期”寫作的現(xiàn)代性與語言政治
“小品文”與社會個體性的建構:論周作人30年代寫作的審美政治
作為現(xiàn)代寓言和政治哲學的 《駱駝祥子》
附錄:重讀魯迅與中國文學批評的反思
——在復旦大學中文系的演講
第三輯 當代性與文學史寫作
“革命機器”與“普遍的啟蒙”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歷史語境與政治
哲學內涵再思考
當代性與文學史
文藝文化思想領域40年回顧(1972-2019)
附錄:政治為文藝確立主體
——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67周年答《中國社會科學院報》
第四輯 當代文學里的城市與自然史
上海的意象:城市偶像批判、“小文學”與現(xiàn)代性神話的消解
“啟蒙”的精神現(xiàn)象學:談談王安憶《啟蒙時代》里的虛無與實在
“妖精現(xiàn)實主義”:莫言 《酒國》的敘事結構與自然史寓言
如果上海開口說話
—— 《繁花》與現(xiàn)代性經(jīng)驗的敘事增補
附錄:語言、詩歌與時代
——關于當代中國文學的創(chuàng)造力的對談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