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中國文化民俗學立場的文化批評

民俗學立場的文化批評

民俗學立場的文化批評

定 價:¥128.00

作 者: 施愛東 著,朝戈金 編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0368063 出版時間: 2020-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4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民俗學立場的文化批評》是基于民俗學理論與方法的社會文化批評。八個悖論式文化議題:學術研究與民俗生活之間的矛盾、學科的自然成長與運動式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學術求真與大眾傳媒眼球效應之間的矛盾、精英文化批評與地方經濟訴求之間的矛盾、文化多元性理念與獨占性訴求之間的矛盾、民間文化遺產的共享性理念與私有化訴求之間的矛盾、城鎮(zhèn)化變革及民俗生活的空間轉換所造成的經濟發(fā)展與文化迷失之間的矛盾、求仙問道與世俗利益之間的矛盾。六個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性話題:傳統(tǒng)宗族社區(qū)在現(xiàn)代社會的人際關系與信息流通、災難敘事中的靈異謠言、謠言傳播中的情緒煽動及語言暴力、傳統(tǒng)話語資源的商業(yè)化運用、江湖藝人的適應性生存、網(wǎng)絡文化中的偶像崇拜與英雄生產等。

作者簡介

  施愛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1968年生于江西石城,理學學士,文學碩士、博士,先后任職于中山大學中文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后工作站、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故事學、謠言學、民俗學學術史等。代表性著作有:《倡立一門新學科——中國現(xiàn)代民俗學的鼓吹、經營與中落》(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現(xiàn)代民俗學檢討》(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孟姜女哭長城》(中國社會出版社)、《中國龍的發(fā)明:16-19世紀的龍政治與中國形象》(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節(jié)日保衛(wèi)戰(zhàn)的文化獨占性宣示——“保衛(wèi)端午”的輿情演變及其行動邏輯
導讀
一 誰在關心民間文化?
二 新聞是怎樣煉成的?
三 誰動了我們的粽子?
四 到底誰在說假話?
五 數(shù)誰口號喊得響?
六 我們在憤怒,韓國人在干什么?
七 誰在引領世界新潮流?
八 “江陵端午祭”到底是怎么回事?
九 學者怎么說?
十 誰和誰在合作干什么?
十一 劉魁立為什么被聲討?
十二 喊啞了“端午”,接著我們喊什么?
十三 怎樣做一個大國公民?
附錄 “憤青”永遠操用正面大詞
第二章 兩個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的兩套文化保護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民間文藝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內在矛盾
導讀
一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基本特征
二 著作權角度的“保護”(Protection)
三 文化遺產角度的“保護”(Safeguarding)
四 分道揚鑣的兩種保護觀
五 兩種保護觀在中國語境中的具體呈現(xiàn)
附錄一 一道“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選擇題
附錄二 給“民間文學作品著作權保護”潑點冷水
第三章 隨風搖擺的運動式學術——中國民俗學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中的尷尬處境
導讀
一 學術與運動的結合攪動了學術的純粹性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打亂了循序漸進的學術進程
三 學者的積極參與消耗了學者的時間和精力
四 學術趕場讓民俗學淪為“俗學”
五 民俗學者越界干預民眾生活
六 學術研究成為大躍進式的學術狂歡
附錄 基層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及其癥結
……
第四章 競擇生存的歷史敘事——以驪軒古羅馬軍團后裔的傳說為例
第五章 犀利的文化批評與功利的地方訴求
第六章 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經濟增長與文化迷失——以江西省信豐縣城的春節(jié)見聞為例
第七章 新鄉(xiāng)土社會的“關系網(wǎng)”和“信息圈”——以客家地區(qū)一個宗族村落的城鄉(xiāng)關系為例
第八章 靈異謠言的語法邏輯與傳播特點——以5·12汶川大地震的災難謠言為例
第九章 “傳統(tǒng)相聲”的真相與意義——郭德綱相聲的文化包裝策略
第十章 江湖藝人的娛樂本色——郭德綱演藝策略的調整與適應性變化
第十一章 求仙布道的現(xiàn)代營銷模式——“神仙道長”李一事件中的仙師與仙友
第十二章 網(wǎng)絡文化中的偶像崇拜與“英雄”生產——以“韓寒神話”的史詩母題為例
第十三章 學術與生活的不可通約性——精英知識分子對民眾的文化啟蒙如何可能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