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工具書科技工具書新時代保障糧食安全的科技政策研究

新時代保障糧食安全的科技政策研究

新時代保障糧食安全的科技政策研究

定 價:¥367.00

作 者: 聶常虹 等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629180 出版時間: 2019-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9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新時代保障糧食安全的科技政策研究》介紹了我國糧食科技供給與需求狀況,回顧和評估了我國糧食科技政策體系、糧食作物育種國際競爭力、糧食生產技術進步貢獻率等,并借鑒國際上糧食生產消費典型國家和地區(qū)的糧食科技政策特點,提出新時代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科技政策體系建議和前瞻性設計,以及促進糧食產業(yè)鏈、價值鏈、創(chuàng)新鏈“三鏈”融合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措施路徑。

作者簡介

暫缺《新時代保障糧食安全的科技政策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我國糧食科技供需失衡問題研究 1
第一節(jié) 我國糧食產后流通領域科技供需分析 1
一、糧食科技供給能力總體改觀 2
二、糧食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面臨新的挑戰(zhàn) 3
三、糧食產后流通領域科技需求強烈 5
四、提高糧食流通科技供給質量的對策建議 12
第二節(jié)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糧食科技國際合作分析 13
一、合作現(xiàn)狀:實現(xiàn)由戰(zhàn)略規(guī)劃到實踐的落地 14
二、合作潛力:資源與技術互補性強,互惠共贏切實可行 15
三、合作瓶頸: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基礎性技術存在短板 20
四、合作建議:從國家層面推進合作廣度與深度 22
第三節(jié) 糧食科技成果轉化分析 25
一、我國糧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現(xiàn)狀 26
二、糧食科技成果轉化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29
三、國內外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借鑒 31
四、構建糧食科技成果轉化新機制的對策建議 34
參考文獻 36
第二章 我國糧食科技發(fā)展評估 39
第一節(jié) 主要糧食作物育種的前沿分析報告 39
一、數(shù)據來源 40
二、結果分析 40
三、結論與建議 45
第二節(jié) 主要糧食作物育種的國際科技競爭力分析 46
一、研究方法 46
二、結果分析 48
三、結論 55
第三節(jié) 大豆科研國際前沿專利文獻分析 56
一、數(shù)據和方法 57
二、結果分析 57
三、結論 64
參考文獻 67
第三章 我國糧食生產技術進步貢獻率測算與分析 68
第一節(jié) 引言 68
第二節(jié) 我國糧食生產技術進步貢獻率理論概述及模型構建 69
一、理論與研究方法的回顧 69
二、理論模型與數(shù)據 71
第三節(jié) 我國糧食生產要素產出彈性分析 77
一、參數(shù)估計結果 78
二、生產要素和產出彈性 80
第四節(jié) 糧食生產狹義技術進步率及貢獻率測算分析 86
一、按不同作物測算分析狹義技術進步率 86
二、按不同主產省區(qū)測算分析狹義技術進步率 90
三、糧食作物單產技術效率測算分析 91
四、糧食作物廣義技術進步率測算分析 94
五、狹義技術進步貢獻率與廣義技術進步貢獻率測算分析 95
第五節(jié) 結論 95
參考文獻 96
第四章 新時代保障糧食安全的科技政策體系 100
第一節(jié) 保障糧食安全的科技政策內涵 100
一、糧食科技政策的定義與分類 100
二、政策取向與要點 101
第二節(jié) 保障糧食安全的科技政策體系 102
一、政策體系框架 102
二、核心政策要點 107
第五章 我國糧食科技政策體系評估 110
第一節(jié) 中長期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期間我國糧食科技政策演化與啟示
—政策文本計量的視角 110
一、研究背景 110
二、研究設計 111
三、政策分析 113
四、結論與建議 122
第二節(jié) 我國糧食科技政策實施典型案例—以中發(fā)一號文件為例 123
一、引言 123
二、糧食科技政策梳理 124
參考文獻 131
第六章 典型國家和地區(qū)糧食科技政策調研分析 133
第一節(jié) 典型國家和地區(qū)的劃分依據 134
第二節(jié) 主要糧食出口國 134
一、美國 134
二、巴西 138
第三節(jié) 主要糧食進口國 142
一、日本 142
二、以色列 146
第四節(jié) 主要糧食產銷平衡國(地區(qū)) 150
第五節(jié) 結論與啟示 154
一、各類型典型國家和地區(qū)糧食科技政策特點 154
二、啟示與建議 155
參考文獻 156
第七章 促進“三鏈”融合維護糧食產業(yè)安全 162
第一節(jié) “三鏈”融合提出的背景 163
一、總體國家安全觀與糧食安全戰(zhàn)略需求 163
二、小康社會下的美好生活和優(yōu)質健康需求 163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質增效需求 164
四、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產業(yè)融合需求 164
第二節(jié) 糧食產業(yè)“三鏈”融合現(xiàn)狀、問題與潛力 165
一、糧食產業(yè)鏈延伸現(xiàn)狀 165
二、糧食價值鏈增值現(xiàn)狀 165
三、糧食創(chuàng)新鏈發(fā)展現(xiàn)狀 169
四、糧食“三鏈”融合存在問題 170
第三節(jié) “三鏈”融合典型案例分析 171
一、中鶴集團小麥產業(yè)“三鏈”融合模式 171
二、西王集團玉米產業(yè)“三鏈”融合模式 175
三、蘇墾農發(fā)稻米產業(yè)“三鏈”融合模式 177
第四節(jié) “三鏈”融合實施路徑 179
一、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三鏈”融合 179
二、加強產品與品牌建設,促進“三鏈”融合 180
三、完善糧食科技研發(fā)投入和創(chuàng)新平臺體系,促進“三鏈”融合 180
參考文獻 180
第八章 保障糧食安全的科技政策體系前瞻性設計 182
第一節(jié) 我國糧食科技投入產出效率評價 182
一、投入產出效率評價方法 182
二、糧食科技投入產出評價 186
第二節(jié) 不同階段糧食科技政策取向與實施建議 189
一、糧食調控階段劃分與各階段目標 189
二、分階段政策取向與實施建議 190
第三節(jié) 加快完善國家糧食種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建議 195
一、完善糧食種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必要性 196
二、完善糧食種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若干建議 197
參考文獻 19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