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宣和年間宋江起義之事,于史可征。各類作品中可見相關記載,如宋江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震,吏多避匿。從南宋到明代,在話本、說書場、戲曲舞臺,都可以聽到梁山英雄的傳說。不論是宋代話本中花和尚武行者的個人傳奇,還是完整故事初具雛形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大宋宣和遺事》,抑或元雜劇中為數不少的水滸戲,都為水滸故事演化為小說提供了基本條件。到元末明初,作者根據這些世代積累、集體創(chuàng)作的材料,取舍綴集,編纂加工,寫成了《水滸傳》這部英雄傳奇小說?!”景娌捎靡韵鄬咏髡咴P,時代較早的完整百回本容與堂本為底本,特別參照日本內閣文庫藏本,同時結合金本(七十回)、郁郁堂本(百二十回)、鐘伯敬本(百回)等作綜合勘校,并參考幾個較有代表性的當代校本。對于容與堂本中,情節(jié)設置存在問題、前后矛盾、語句錯亂重復之處,參考金本、郁郁堂本等后期版本作出修正,并作了一定的字詞規(guī)范,以便當代讀者閱讀。同時精選金圣嘆批語,幫助讀者了解《水滸》的敘事方法和人物塑造,更好地欣賞這一偉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