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前言
維摩經玄疏卷(一)
壹通釋五義(一)
標五義名(二)
第二辨次第(二)
第三引證(三)
第四明總別(三)
第五約觀心(五)
第六對四悉檀(九)
一、 以四悉檀對前五義(九)
二、 略釋四悉檀起觀教之相(九)
維摩經玄疏卷第二(三二)
貳別釋五義(三二)
(上)釋名——正名‘維摩詰所説經’(三二)
一、 何爲通別(三二)
二、 釋別名(三三)
維摩經玄疏卷第三(七七)
維摩經玄疏卷第四(一二一)
維摩經玄疏卷第五(一六一)
三、 釋通名(一六一)
(下)釋名——別名‘不可思議解脫經’(一七二)
一、 釋不思議解脫名(一七二)
二、 辨不思議解脫相(一七九)
三、 釋不思議解脫義(一八九)
四、 類通三法(一九二)
五、 約教簡別思議不思議(一九八)
六、 約觀心明不思議解脫(二○○)
七、 合人法通經(二○○)
維摩經玄疏卷第六(二○二)
第二辨體(二○二)
一、 正辨經體(二○二)
二、 明簡僞顯真(二○五)
三、 明四門入體(二一七)
四、 一法異名(二二七)
五、 爲衆(zhòng)經體(二二八)
六、 約觀心(二二九)
七、 通此經(二三○)
第三明宗(二三○)
一、 分別宗體不同(二三○)
二、 正明因果辨此經宗(二三二)
三、 正明因果成佛國義(二三四)
四、 約觀心(二三七)
五、 通此經文(二三八)
第四論權實力用(二三八)
一、 簡權實用(二三九)
二、 明諸教權實不同(二三九)
三、 釋權實義(二四○)
四、 折伏攝受(二四一)
五、 約觀心明權實(二四三)
第五明教相(二四三)
一、 明教相大意(二四四)
二、 諸師判教(二四四)
三、 詳去?。ǘ奈澹?br />四、 判此經教相(二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