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理論重溯新文學精神之源

重溯新文學精神之源

重溯新文學精神之源

定 價:¥98.00

作 者: 李振聲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208165243 出版時間: 2020-09-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3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突破以往對新文學的研究,對新文學史做出了不同理解。上溯其源,下沿其流,將中國新文學的精神源頭重新追溯至晚清新思想學術運動,梳理闡述了晚清新思想學術運動如何為后來新文學基本精神品格的生成,提供了重要思想資源,將中國新文學,尤其是其精神建構,重新納入晚清以來最能代表中國思想學術水準的空間和視野,視其為晚清以來中國精神整體構架中的組成部分,打通其與晚清以來思想、學術之間彼此息息相關的關聯(lián)。 重溯中國新文學由以生成的思想精神之源,也暗含了對什么是新文學精神內(nèi)核和品格的重新思考,乃至對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重新認識。與以往拘囿在文學的范圍里談論文學,談到新文學的承傳,只是去晚清文學那里去作搜討的研究思路相比,更為切近新文學真實內(nèi)在的精神源頭。且同時從源頭上提醒了當代中國文學,彌合其自1990年代以來出現(xiàn)的與思想學術之間的裂隙,恢復其應有的思想敏銳程度、深度與高度。

作者簡介

  李振聲,1957年8月出生,江蘇無錫人。武漢大學歷史學學士(1982),復旦大學文學碩士(1985)、文學博士(1991)。1985年起執(zhí)教于復旦大學中文系。一度任教于日本國立信州大學等?,F(xiàn)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已出版的學術論著主要有《季節(jié)輪換》《書架上的歷史》《詩心不會老去》等;譯著主要有《夢十夜及其他》《虞美人草》《江戶藝術論》等。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緣起1

二、 思路3

三、 困難與對策9

附錄 必要的思想史參照:20世紀80年代中外思想、知識有關中國近代轉型動力的一次交集11


第一章 晚期桐城“文”的“舊”中之“新”——吳汝綸、嚴復對“文”的突破性理解

一、 錢基博的提示29

二、 嚴譯《天演論》吳序再解讀32

三、 “文”的釋義與“文化整體觀”38

四、 嚴復的自辯43

五、 “身份的焦慮”?——晚期桐城“文”與新文學緊張關系的背后50


第二章 晚清政治想象圖式與新文學的政治情懷——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中心

上 康有為篇53

一、 圍繞《新學偽經(jīng)考》,幾個新文學家的態(tài)度57

二、 “世界主義”的視野72

三、 “悲天憫人”或“感時憂國”的情懷82

四、 對“原理”的熱衷93

下 梁啟超篇99

一、 今文經(jīng)學路數(shù)的延展99

二、 致思特點:優(yōu)長與限制106

三、 梁啟超小說論與新文學中的梁啟超因素116

四、 余論:文學觀的前后期差異131


第三章 作為新文學思想資源的章太炎

一、 思想學術與生命實感135

二、 “文學復古”與“文學革命”143

三、 “不齊而齊” 154

四、 “依自不依他”166

五、 鐘情魏晉176

附錄 中國新文學建構中的章太炎因素181


第四章 王國維:一份隱性的遺產(chǎn)

一、 精神個性與學術次第193

二、 對個體性主體的質(zhì)疑201

三、 思辨功夫,何謂“影響”?205

四、 康德、叔本華、尼采,并非王國維非功利文藝觀唯一思想來源212

五、 王國維之于新文學的意義219

六、 余論228


第五章 外來思想與本土資源如何轉化為中國現(xiàn)代語境——以劉師培《中國民約精義》為例

一、 學術定位233

二、 問題的提出236

三、 對一個反差現(xiàn)象的解釋239

四、 劉師培所能讀到的《民約論》譯本243

五、 自西徂東的思想旅行:譯本參讀比較249

六、 若干余論275

附錄 劉師培與章太炎的文質(zhì)之爭(狄霞晨)280


第六章 錢玄同參與《劉申叔先生遺書》編纂始末發(fā)微

一、 《遺書》版本分疏296

二、 劉師培與南桂馨298

三、 《遺書》編者301

四、 傾力編纂《遺書》的內(nèi)在動機310

五、 另一種學術史觀317


主要參考書目325

后記33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