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藝”人手,尋找個體與集體、地方與世界、國家與世界的文化關系及呈現少數民族地區(qū)文藝不同的審美特點與價值就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研究少數民族地區(qū)文藝自然有著重要的文化意味和省思意識。無可否認,文藝或者說藝術始終是審美的,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其亦具有鮮明的個體與集體、地方與世界、國家與世界藝術關聯、發(fā)展關聯及命運共同體關聯??梢哉f廣西少數民族文藝的創(chuàng)作與演繹,其本質也是在進行一種藝術審美和個體與集體、地方與世界、國家與世界的審美與表現。廣西古時被稱為“百越”,從起源看,壯、苗、瑤、侗等12個世居的民族,他們的起源、生殖、繁衍及進化史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的“柳江人”“麒麟山人”。而從地域范圍上看,廣西地處嶺南地區(qū),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秦朝的桂林郡、象郡,漢朝的蒼梧郡、郁林郡、合浦郡,宋代的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元朝的湖廣中書省,明代的廣西布政使司,及清朝和民國的廣西省,它們的行政區(qū)域命名與劃分都打上了廣西地理、民族、經濟、文化的烙印。探討廣西文藝的民族書寫、審美書寫、文化書寫,以及其話語背后折射的獨特的時代價值,也是全面省思廣西不同的藝術門類當下創(chuàng)作的時代關懷,并在很大程度既追溯、還原了廣西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在歷史當中的血脈關聯,為發(fā)揮其地緣與區(qū)位優(yōu)勢,并以個體與集體、地方與世界、國家與世界的共同體關聯呈現了廣西在中國建設“中國一東盟命運共同體”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戰(zhàn)略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