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文學史上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古代歷史演義中成就高、影響大的一部作品。全書共120回,描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亡史。故事起自漢末黃巾起義,止于西晉統一,其間共約一百年。小說開篇寫漢末昏君無道,民不聊生,導致了黃巾起義的爆發(fā)。在鎮(zhèn)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各路軍閥擁兵自立,互相混戰(zhàn)。先是十七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董卓被殺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敗袁紹,北征烏桓,平定了北方,然后進兵江南。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在赤壁擊敗曹操,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此后,三國之間戰(zhàn)爭不斷,各有勝負,最后都歸于西晉。本書將原著精心縮編為12冊,配以近千幅精美的線描插圖,既保留了原著的精華,又力爭在傳統閱讀方式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全新的精準、便捷式閱讀,讓人們重溫“小人書”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