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基于科學回答牧草生產是否有效益以及牧草種植者“種還是不種”“種多少”及發(fā)掘相關決策的影響因素這樣一個總目標,依托農戶行為理論同時考慮到牧草作為中間產品和糧食的競爭作物,生產者種植決策必然會受到牧草產業(yè)與其終端消費市場的連接狀況以及與糧食作物的比較效益的影響這樣一個特殊性,使用牧草生產八個典型省份527戶實地調研問卷資料和牧草產業(yè)經濟研究室2011-2018年牧草生產成本收益定點監(jiān)測數據,并輔之以歷年主管部門有限的宏觀數據,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投入導向的BCC模型、Malmquist模型、二元選擇模型等實證研究方法,在測算不同時空條件下中國牧草產業(yè)和草食畜牧業(yè)耦合協調度變化,以及牧草生產與主要競爭作物——糧食生產的比較效益及變化分析,牧草與糧食的技術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趨勢變動及比較的基礎上,重點對當前牧草種植者的生產行為特征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并分析了基于風險規(guī)避視角的牧草生產者決策行為和不同經營規(guī)模、不同經營類型的牧草生產者未來種植意愿及關鍵影響因素,最后得出研究結論及相應的對策建議。在豐富牧草產業(yè)經濟研究領域、充實研究內容和拓展研究視角方面做出了一定的邊際學術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