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漢書》載,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在河西走廊設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開陽關、玉門關通往西域絲綢之路和北部邊疆,為河西開關肇始。現(xiàn)存的嘉峪關則為明代始建,書中依據相關歷史文獻檔案的分析,將其營修歷程概括為漢代設關、洪武肇建、正德增華、乾隆定型四個重要歷史階段;闡述了不同階段嘉峪關的關城以及建筑格局的主要變化,考證了嘉峪關歷史上發(fā)生三次重大改建的史實,以及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關大修的詳細過程及重要事項;重點介紹了對關樓、光化樓、柔遠樓三座三層樓閣式建筑的城臺、臺基、平面形式、大木作、小木作、裝修彩畫等所進行的詳細測繪和圖文整理。書中對學生的測繪過程和其對嘉峪關的認知情況予以記述,不僅涉及實習的技術教程,還有學生對實習的心路歷程、人生感悟與專業(yè)洞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