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軍事兵器武器毀傷與評估

武器毀傷與評估

武器毀傷與評估

定 價:¥149.00

作 者: 盧芳云等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677457 出版時間: 2021-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449 字數:  

內容簡介

  《武器毀傷與評估》定位于武器毀傷效應及其作戰(zhàn)運用,希望打通從武器原理到作戰(zhàn)運用的知識鏈路。主要內容包括常規(guī)、核和新概念武器等彈藥/戰(zhàn)斗部及其毀傷效應的相關概念與科學原理,以及毀傷效能評估相關知識等。使讀者形成對武器高效毀傷的科學認識,理解毀傷評估的內涵,建立基于毀傷效能評估進行火力籌劃的理念,探討對打擊方案進行量化計算的技術途徑。

作者簡介

暫缺《武器毀傷與評估》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武器彈藥 1
1.1.1 彈藥基本分類 1
1.1.2 彈藥發(fā)展歷程 3
1.2 戰(zhàn)斗部結構組成 4
1.2.1 彈藥基本組成 4
1.2.2 戰(zhàn)斗部子系統(tǒng) 6
1.2.3 引信技術及其應用 8
1.2.4 戰(zhàn)斗部分類 13
1.3 武器毀傷效應基本知識 20
1.3.1 概述 20
1.3.2 常規(guī)武器的基本毀傷效應 21
1.3.3 核武器的基本毀傷效應 23
1.4 目標分類與易損特性 24
1.4.1 目標的分類 24
1.4.2 典型目標易損性參數 26
1.5 武器高效毀傷 28
1.5.1 高效毀傷的內涵 28
1.5.2 毀傷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31
1.5.3 作戰(zhàn)運用的現代模式 34
思考與練習 38
參考文獻 38
第2章 武器投射精度 40
2.1 基本概念 40
2.1.1 概率論基本知識 40
2.1.2 武器投射精度相關概念 44
2.1.3 命中概率與毀傷概率 51
2.2 命中概率計算 52
2.2.1 單發(fā)命中概率 52
2.2.2 多發(fā)命中概率 55
2.3 武器投射方式 56
2.3.1 投擲式 56
2.3.2 射擊式 64
2.3.3 自推式 74
2.3.4 布設式 82
2.3.5 其他投射方式 83
2.4 武器投射精度 86
2.4.1 幾種投射方式的精度特點 86
2.4.2 制導武器的精度特點 88
思考與練習 91
參考文獻 92
第3章 爆炸沖擊毀傷效應 93
3.1 炸藥及其爆炸理論 93
3.1.1 炸藥爆炸及其參數表征 93
3.1.2 沖擊波基本理論 102
3.1.3 爆轟波理論 110
3.1.4 炸藥接觸爆炸時分界面的初始參數 114
3.2 炸藥在空氣中的爆炸效應 117
3.2.1 空中爆炸基本現象 117
3.2.2 空中爆炸威力參數 120
3.2.3 空中爆炸對目標的毀傷效應 124
3.3 炸藥在水中的爆炸效應 128
3.3.1 水中爆炸基本現象 128
3.3.2 水中爆炸威力參數 131
3.3.3 水中爆炸對目標的毀傷效應 134
3.4 炸藥在巖土中的爆炸效應 135
3.4.1 巖土中爆炸基本現象 135
3.4.2 巖土中爆炸威力參數 139
3.5 爆炸沖擊毀傷效應的裝備應用 141
3.5.1 爆破戰(zhàn)斗部結構 142
3.5.2 典型裝備 143
3.6 新型的爆炸沖擊毀傷效應 143
3.6.1 燃料空氣彈毀傷機理 143
3.6.2 溫壓炸藥毀傷機理 147
思考與練習 150
參考文獻 151
第4章 破片毀傷效應 152
4.1 破片毀傷威力參數 152
4.1.1 概述 152
4.1.2 破片速度 153
4.1.3 破片空間分布 162
4.1.4 破片質量分布 165
4.2 破片終點毀傷 167
4.2.1 對有生力量的終點毀傷 167
4.2.2 對輕裝甲目標的終點毀傷 168
4.3 引信與戰(zhàn)斗部配合特性 171
4.3.1 引戰(zhàn)配合的基本概念 171
4.3.2 典型目標的引戰(zhàn)配合特性分析 178
4.4 破片毀傷的裝備應用 182
4.4.1 自然破片戰(zhàn)斗部 183
4.4.2 半預制破片戰(zhàn)斗部 184
4.4.3 全預制破片戰(zhàn)斗部 188
4.4.4 定向破片戰(zhàn)斗部結構 191
4.5 新型破片毀傷效應 199
4.5.1 活性破片毀傷 199
4.5.2 橫向效應增強型破片毀傷 202
思考與練習 204
參考文獻 205
第5章 聚能破甲效應 206
5.1 聚能現象 206
5.2 射流形成過程 209
5.2.1 射流形成過程初步分析 209
5.2.2 射流在空氣中的運動 211
5.2.3 射流形成的流體力學理論 212
5.2.4 射流形成的實驗研究 215
5.3 射流破甲過程 221
5.3.1 射流破甲的基本現象 221
5.3.2 破甲過程的流體力學理論 223
5.3.3 破甲過程的經驗計算公式 227
5.3.4 破甲效應的實驗研究 229
5.4 聚能破甲效應的影響因素 232
5.4.1 裝藥 232
5.4.2 藥型罩 234
5.4.3 炸高 236
5.4.4 戰(zhàn)斗部的旋轉運動 237
5.4.5 靶板 238
5.5 聚能效應的裝備應用 240
5.5.1 聚能射流破甲戰(zhàn)斗部 241
5.5.2 爆炸成型彈丸戰(zhàn)斗部 242
5.5.3 聚能桿式侵徹體戰(zhàn)斗部 245
5.5.4 多聚能裝藥戰(zhàn)斗部 247
5.5.5 串聯破甲戰(zhàn)斗部 249
5.5.6 多模毀傷戰(zhàn)斗部 252
5.5.7 多功能聚能裝藥戰(zhàn)斗部 253
5.5.8 新型聚能裝藥技術 254
5.5.9 聚能裝藥的其他應用 255
思考與練習 256
參考文獻 257
第6章 穿甲/侵徹效應 258
6.1 基本概念 258
6.1.1 彈體 259
6.1.2 靶板 260
6.1.3 彈靶交互狀態(tài) 262
6.1.4 貫穿的基本現象 265
6.1.5 穿甲彈的威力性能 267
6.2 彈丸對金屬裝甲的穿甲效應 269
6.2.1 尖頭彈對延性靶板的貫穿 269
6.2.2 鈍頭彈對有限厚靶板的貫穿 272
6.2.3 長桿穿甲彈對半無限靶的侵徹 278
6.2.4 長桿穿甲彈對中厚靶的貫穿 285
6.3 彈丸對混凝土的侵徹效應 287
6.3.1 侵徹現象 287
6.3.2 侵徹深度計算 288
6.4 超高速碰撞 292
6.4.1 超高速彈丸對半無限靶的侵徹 292
6.4.2 超高速彈丸對薄靶的撞擊 295
6.5 穿甲/侵徹效應的裝備應用 298
6.5.1 穿甲彈 298
6.5.2 半穿甲彈 305
6.5.3 鉆地彈 307
6.5.4 動能攔截器 310
思考與練習 311
參考文獻 311
第7章 核武器毀傷效應 313
7.1 核武器基本原理 313
7.1.1 核物理基礎 313
7.1.2 核裂變原理 315
7.1.3 核聚變原理 318
7.2 核爆效應及防護 322
7.2.1 核爆效應概述 322
7.2.2 熱輻射 (光輻射) 效應 325
7.2.3 沖擊波效應 329
7.2.4 早期核輻射效應 336
7.2.5 核電磁脈沖效應 339
7.2.6 放射性沾染效應 341
7.2.7 核武器效應防護基本措施 342
7.3 核爆效應參數的經驗計算方法 344
7.3.1 熱輻射效應計算 344
7.3.2 沖擊波效應計算 346
7.4 核武器的作戰(zhàn)應用 348
7.4.1 打擊地面戰(zhàn)略目標 348
7.4.2 反戰(zhàn)略彈道導彈 349
7.4.3 未來空間作戰(zhàn)應用 352
7.5 核試驗工程 353
7.5.1 核試驗的分類 354
7.5.2 核軍控、核查及核試驗的發(fā)展 355
思考與練習 356
參考文獻 356
第8章 新型/特種武器毀傷效應 357
8.1 高能激光系統(tǒng)及其對目標的毀傷 357
8.1.1 高能激光系統(tǒng)定義與組成 357
8.1.2 典型目標的激光破壞模式 358
8.1.3 強激光對目標的破壞機理 360
8.2 高功率微波系統(tǒng)及其對目標的毀傷 374
8.2.1 高功率微波系統(tǒng)定義與組成 374
8.2.2 高功率微波進入目標的方式 375
8.2.3 高功率微波對目標的作用效果及機理 375
8.2.4 高功率微波系統(tǒng)對電子設備的毀傷 378
8.3 碳纖維彈原理和效應 383
8.3.1 碳纖維彈簡介 383
8.3.2 碳纖維彈毀傷效應 385
8.4 信息攻擊技術 387
8.4.1 信息攻擊武器概述 387
8.4.2 信息干擾武器 387
8.4.3 網絡攻擊武器 392
8.5 生化武器及其防護 395
8.5.1 化學武器 395
8.5.2 生物武器 396
8.6 非致命武器效應與應用 398
8.6.1 基于聲光電原理的非致命武器 398
8.6.2 反恐防暴非致命武器 401
8.6.3 針對裝備的非致命武器 403
思考與練習 405
參考文獻 406
第9章 毀傷效能評估 409
9.1 基本概念 409
9.1.1 毀傷效能評估的要素 409
9.1.2 毀傷效能評估的歷史 410
9.1.3 毀傷效能評估的總體思路 413
9.2 目標易損性分析 415
9.2.1 效能指標 416
9.2.2 目標艙段/部件劃分 417
9.2.3 部件的易損性 419
9.2.4 從部件到整體 420
9.2.5 多毀傷元分析 424
9.3 彈目交會與毀傷效能評估 425
9.3.1 彈目交會條件 426
9.3.2 目標整體毀傷概率 426
9.3.3 武器毀傷及效能指標 427
9.3.4 用彈量估算 428
9.4 軟件工具 430
9.4.1 COVART軟件 431
9.4.2 GFSM軟件 433
9.5 從彈藥/戰(zhàn)斗部建模出發(fā)的解決方案 434
9.5.1 主要技術框架 434
9.5.2 彈藥/戰(zhàn)斗部建模 435
9.5.3 目標建模 435
9.5.4 毀傷仿真分析 436
9.5.5 目標毀傷效果分析 438
9.6 其他支撐技術 439
9.6.1 數值模擬和建模仿真 439
9.6.2 毀傷過程數值模擬 439
9.6.3 物理毀傷的建模仿真方法 440
9.6.4 功能毀傷仿真方法 442
思考與練習 448
參考文獻 449
彩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