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其書末196~205頁附有“藥名表”,共載藥名247個。其中“桑實”藥名,不見于《五十二病方》中。本書即按“藥名表”中所列藥物次序,逐條注釋。對每個藥物注釋,分三點敘述:第一先列方名,并注明該方在《五十二病方》中的行次。凡含有相同藥物的方子均羅列在一起。第二是摘錄古代文獻中有關該藥物歷史資料,題名為“文獻摘錄”。所錄的文獻,包括有山經地志,諸子百家及方書、本草等百余種。第三是“按語”。從藥名、主治、功用來聯(lián)系后世方書、本草與《五十二病方》中藥物的關系,從而確定該藥基源是什么。為了查找方便,每藥標以自然序碼。全書藥物分為15類,在第七類植物待考藥和第十五類部分待考藥物中,因文獻不足,未作注釋。其中有些藥,和《五十二病方》中原注釋,與本書所釋略有不同。由于《五十二病方》是現(xiàn)存較早的方書,因此《五十二病方》中所用的藥物,也是現(xiàn)存藥物中最早的藥品,這些最早的藥品,填補了我國早期本草史上的空白,它對于研究我國古代藥物的起源與發(fā)展,是極其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