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論討論的是在平面上操作景物,造園理論則研究在地面上操作景物,兩者同樣都屬于造型藝術理論。繪畫理論與造園理論的溝通、借鑒,使文人畫和文人園高度融合。《畫論·景觀·語言》上篇講述空間與形態(tài)操作,中篇講述時間景觀操作,下篇講述園景操作。在空間與形態(tài)操作中,既有空間留白基本概念,也有賓主呼應、虛實、陰陽表里、顯隱明晦、疏密聚散、形與勢、轉折曲折、縱橫開合、高低起伏、中心輪廓、俯仰顧盼和法度宜忌。在時間景觀操作中,既有一日的晨昏早晚景觀,也有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景觀。在園景操作中,從風景和園林兩個層面入手,分析了文人園與俗人園的差異,提出了行旅游覽的價值和意義,同時對景和園的定義進行了全面闡述,進而對山水、天地和園林內要素進行釋名。在景觀操作上,對動靜操作、比興設計進行了重點分析。本書作者把畫論中與景觀有關系的內容進行了全面梳理,較系統(tǒng)地保存了畫論景觀語言的原真性,以供讀者進一步研究。 本書可供風景園林研究人員,風景園林教師學生及規(guī)劃設計施工人員,歷史文化專業(yè)師生、繪畫人員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