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一八三〇—一九〇四),字聲甫,號叔平、松禪,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并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閑人,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晚清政治人物、書法家。翁同龢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早年從歐、褚、柳入手,并吸收劉墉、錢灃、何紹基等人之長,將趙孟頫、董其昌的柔和流暢融入其中。中年后由錢灃上追顏真卿,取其渾厚。兼習蘇東坡、米芾等宋人書,筆畫剛勁有力。晚年得力于北碑,風格蒼渾遒勁,樸茂雍容,體勢更顯寬博開張。翁氏以楷、行二體為人所稱道,其實他的隸書學《張遷碑》《禮器碑》《衡方碑》等碑,作品縱橫跌宕,力透紙背,甚得漢隸神髓。沙孟海先生《近三百年的書學》中有精彩的評論:“翁同龢是個相國,他的字也有廟堂氣。他的意度和臭味,與劉墉很相像。劉墉而外,如錢灃、何紹基等對于顏字,各有各的心得。他出世晚,所以能夠兼收眾長,特別是多用錢灃的方法,有時還摻入些北碑的體勢,把顏字和北碑打通了,這是翁同龢的特色。至于他的小字,神韻略似蘇軾,用筆雖然肥厚些,但沒有俗氣,翁相國的尺牘,文詞雅俊,有晉宋人風,再添上一重書法的精美,所以更有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