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xué)藝術(shù)藝術(shù)書法/篆刻黃牧甫自鈐初刻印譜三種(共3冊 精)

黃牧甫自鈐初刻印譜三種(共3冊 精)

黃牧甫自鈐初刻印譜三種(共3冊 精)

定 價:¥998.00

作 者: 黃牧甫 著,黃耀忠 編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叢編項(xiàng):
標(biāo)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50830851 出版時間: 2020-08-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867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收入黃牧甫印譜三種以及相關(guān)研究論文三篇,反映了黃牧甫篆刻嬗變軌跡的輪廓和關(guān)鍵節(jié)點(diǎn)。全部都是黃收甫自鈐初刻,精確地表達(dá)了承載著他那個時代《說文》理念的藝術(shù)面貌。

作者簡介

  黃牧甫:黃士陵(一八四九至一九○九),宇牧甫,又作牧父、穆父、穆甫,晚年別署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室名蝸?zhàn)?、延清芬室、舊德鄰屋、古槐鄰屋等。安徽黟縣黃村人。幼承庭訓(xùn),詩禮之暇旁及篆刻。既壯失怙恃(一八七二),赴安慶(一八七三),鬻藝南昌(一八七七),刊行《心經(jīng)印譜》(一八七八)。光緒七年(一八八一)冬抵穗,交游漸廣,結(jié)識將軍長善和珍、瑾二妃從兄志銳。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八月到國子監(jiān)隨盛昱、蔡賡年磨改乾隆石經(jīng),鐃刻《石鼓文》。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五月回穗,參與廣雅書院刻碑,篆寫《創(chuàng)建廣雅書院奉摺碑》碑額,代李文田篆《朱子白鹿洞書院學(xué)規(guī)碑》,代汪嗚鑾篆《程子四箴碑》,就食吳大激門下,盡窺吳氏所藏鼎彝璽印。藉鈐抑《十六金符齋古銅印存》確立篆刻風(fēng)格(一八八八》,因摹刻《劉熊碑》將薄刃衝刀技法運(yùn)用於印面。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篆寫窘閑頒御書匾額摺碑》碑額,代吳大激篆《鄭君六藝論碑》,代張之洞篆《說文解字序碑》。廣雅書院各碑,合石鼓文、大小二李及晚近諸家於一體,完成小篆體系的融合。光緒十六年(一八九○》閏二月,獲張之洞安排到廣雅書局充任分校,篆寫了大量書名頁并鈎刻清人真跡十五家三十二品。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秋回鄉(xiāng)。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游幕武昌,為端方編輯《甸齋藏器目》,鉤刻董其昌書跡於黃鶴樓,校補(bǔ)存古堂石經(jīng)殘缺芋。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冬初歸里,息影黟山。終將大小二篆植入從屬於小篆的繆篆形體之內(nèi),合方圓於一筆。宣統(tǒng)元年(一九○九)正月初四(一月二十五日)去世。

圖書目錄

第一冊
從三種稀見黃牧甫印譜觀其書法篆刻藝術(shù)的核心思想和刀法創(chuàng)新的直接原因——兼述其幼年行蹤與赴南昌時間
《牧甫臨摹印章四屏》
李尹桑藏《牧甫印存》
第二冊
黃牧甫在國子監(jiān)磨改乾隆石經(jīng)及少年時代的《說文》學(xué)習(xí)
容庚藏《牧甫印稿》
第三冊
黃牧甫融合古今篆書的廣闊視野——其師友提供的研究範(fàn)疇
精華彙萃
增補(bǔ)黃牧甫年譜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