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緒論1
1.1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1
1.1.1研究背景1
1.1.2問題提出2
1.2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4
1.2.1研究目的4
1.2.2研究意義5
1.3研究對象與研究范圍5
1.3.1研究對象5
1.3.2研究范圍6
1.4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10
1.4.1研究方法10
1.4.2技術路線11
1.5創(chuàng)新點14
第2章文獻綜述16
2.1住房與居民福利研究16
2.1.1住房價格與居民福利17
2.1.2住房政策與居民福利17
2.1.3住房條件、環(huán)境與居民福利18
2.1.4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18
2.2居民福利影響因素研究19
2.2.1個人特征因素19
2.2.2社會經濟因素20
2.3居民福利測度研究22
2.3.1居民福利測度方法22
2.3.2不同群體的居民福利測度22
2.3.3不同行業(yè)的居民福利測度23
2.4居民福利擴散研究25
2.4.1居民信息擴散機制研究25
2.4.2居民信息擴散治理研究25
2.4.3住房保障政策擴散研究26
2.5本章小結27
第3章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效應質性研究29
3.1基于扎根理論的研究流程設計29
3.2半結構化訪談與資料收集30
3.2.1資料收集方法30
3.2.2半結構化訪談問題設計30
3.2.3訪談程序與訪談對象31
3.3基于扎根理論的初始概念模型33
3.3.1開放性編碼下的質性材料分析33
3.3.2主軸性編碼下的質性材料分析35
3.3.3選擇性編碼下的質性材料分析36
3.3.4理論飽和度檢驗36
3.4本章小結37
第4章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38
4.1模型構建的邏輯線路及構建基礎38
4.1.1模型構建的邏輯線路38
4.1.2模型構建基礎40
4.2影響因素理論模型及構成維度47
4.2.1福利認同影響因素及研究假設47
4.2.2住房品質構成維度的界定48
4.2.3公共物品構成維度的界定55
4.2.4影響因素理論模型的構建62
4.3影響效應理論模型及研究假設63
4.3.1直接影響及其研究假設63
4.3.2間接影響及其研究假設64
4.3.3影響效應理論模型的構建66
4.4福利認同效應理論模型的構建67
4.4.1住房品質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67
4.4.2公共物品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67
4.4.3住房品質對住房滿意度的影響68
4.4.4公共物品對住房滿意度的影響68
4.4.5理論模型形成與研究假設匯總69
4.5本章小結70
第5章量表開發(fā)與問卷調研71
5.1調研設計與樣本選擇71
5.1.1調研流程的整體設計71
5.1.2確定調研對象71
5.1.3樣本選擇72
5.2初始測量量表開發(fā)73
5.2.1基本信息量表74
5.2.2住房品質測量量表75
5.2.3公共物品測量量表78
5.2.4影響效應模型測量量表81
5.2.5問卷測量模式與內容效度修正83
5.3預測試檢驗83
5.3.1預測試實施84
5.3.2問卷的信度效度檢驗84
5.3.3問卷修正90
5.4正式調研與問卷回收91
5.5本章小結91
第6章模型檢驗與實證研究92
6.1調查樣本的描述性統(tǒng)計92
6.1.1個人基本信息92
6.1.2住房基本信息94
6.2因子結構分析96
6.2.1住房品質的因子結構分析96
6.2.2公共物品的因子結構分析97
6.3測量模型檢驗與分析99
6.3.1住房品質維度的測量模型檢驗99
6.3.2住房品質驗證性因子分析104
6.3.3公共物品維度的測量模型檢驗108
6.3.4公共物品驗證性因子分析116
6.3.5影響效應測量模型的檢驗與分析120
6.4結構模型的整體性檢驗與分析123
6.4.1擬合度檢驗124
6.4.2路徑關系假設檢驗與分析124
6.4.3實證結果分析126
6.5本章小結127
第7章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擴散機制研究128
7.1擴散理論的適用性分析128
7.1.1擴散過程的適用性128
7.1.2擴散整體態(tài)勢的適用性129
7.2居民福利擴散機制模型構建129
7.2.1模型變量的設定130
7.2.2微觀擴散機制模型131
7.2.3宏觀擴散機制模型134
7.3居民福利擴散仿真分析137
7.3.1微觀擴散仿真模擬與分析137
7.3.2宏觀擴散仿真模擬與分析139
7.4本章小結142
第8章結論與展望143
8.1研究結論143
8.2管理建議146
8.3研究局限147
8.4研究展望148
附錄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效應調查問卷150
參考文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