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是中國烹飪中的一種常見的方法。蒸制的主食、菜品以及糕點也在中式餐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蒸法萌芽、起源和最終定型的過程并不十分清晰。通過對傳世文獻的鉤稽排比,以及對文獻中記載的和考古出土的器具的辨識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蒸法自新石器時代晚期萌芽以來,不斷發(fā)展完善,到北魏《齊民要術》成書時代,主要的蒸器和各種主要食材的蒸制技法都已大致成熟,并流傳至今。具體地說,烹飪技法“蒸”,萌芽于距今約7000年前,之后緩慢發(fā)展。到殷商時,蒸器的制作已十分精巧,蒸法廣泛應用于祭祀與日常飲食中;蒸器蒸法的進步也推動了酒的蒸餾與提純的器具與工藝的發(fā)展。到魏晉時期,烹飪技法“蒸”最終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