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42.80
作 者: | (意大利)弗蘭切斯卡·奧基平蒂 |
出版社: |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
叢編項: | |
標 簽: | 哲學 哲學/宗教 哲學知識讀物 |
ISBN: | 9787542672940 | 出版時間: | 2021-04-01 | 包裝: | 平裝-膠訂 |
開本: | 16開 | 頁數(shù): | 字數(shù): |
希臘化時代和羅馬共和國時期
第一章 希臘化時代的哲學和羅馬哲學
1. 從希臘傳播到羅馬的哲學
2. 伊壁鳩魯:實在的唯物主義觀念
2.1 準則學
2.2 物理學
2.3 倫理學
3. 斯多葛學派和智者的理想
3.1 早期斯多葛學派
4. 懷疑主義:對于世界的疑慮
4.1 伊利亞的皮浪
4.2 雅典學園的懷疑論者
5. 羅馬的哲學
5.1 晚期或羅馬式斯多葛學派
本章小結(jié)
本章術(shù)語表
文獻選讀
第二章 如何獲得善和幸福
1. 倫理學與幸福
2. 眾神的極樂:幸福模范
3. 蘇格拉底提出神靈的概念
4. 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真正的幸福源于沉思
5. 伊壁鳩魯:幸福即快樂
6. 斯多葛主義者認為幸福是自足
7. 普羅提諾:神秘經(jīng)驗中的幸福
羅馬帝國和古典時代晚期
第三章 哲學新思想:基督教哲學與新柏拉圖主義
1. 古希臘哲學與基督教信仰
1.1 圣經(jīng)中的宗教
1.2 古希臘哲學的改變和保留
1.3 猶太教與基督教的主要思想
1.4 基督教的傳播
2. 信仰與哲學思想
2.1 信仰真理與哲學:矛盾點
2.2 信仰真理與哲學:相通點
3. 普羅提諾:“太一”與發(fā)散
3.1 客觀世界的結(jié)構(gòu)
3.2 可知世界與可感世界的靈魂
4. 新文化理念的形成
4.1 古典文明的終結(jié)
4.2 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
本章小結(jié)
本章術(shù)語表
文獻選讀
第四章 奧古斯丁:真理存在于我們心中
1. 豐富多彩但又飽受折磨的一生
2. 尋找真理
3. 理性與信仰
4.“發(fā)現(xiàn)”心靈
4.1 奧古斯丁對認識的理解
4.2 與上帝的心靈對話
4.3 通過靈魂理解時間
5. 上帝,邪惡的存在,人類的自由
6. 世界的基督徒
7. 宗教教育,面對世界
本章小結(jié)
本章術(shù)語表
文獻選讀
中世紀
第五章 經(jīng)院哲學:從修道院到大學
1. 加洛林文藝復(fù)興
1.1 關(guān)于宿命論的爭論
1.2 約翰·司各脫·愛留根納:加洛林王朝的愛爾蘭哲學家
2. 11 世紀的修道院文化
2.1 文化復(fù)興
2.2 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爾謨與上帝存在的雙重證明
3. 學校的興盛與關(guān)于大學的爭論
3.1 12 世紀的文化復(fù)興
3.2 共相的問題:唯名論者與唯實論者
4. 皮埃爾·阿伯拉爾:杰出的思想家
4.1 與時代格格不入
4.2 邏輯學,理性工具
4.3 神學理論:權(quán)威與理性
4.4 倫理思考:目的
5. 經(jīng)院哲學的創(chuàng)新之處
5.1 沙特爾大教堂學院
5.2 高等教育的重組
6. 西方基督教之外的世界
6.1 靈魂問題:是否不滅?
6.2 哲學與神學的其他爭議
本章小結(jié)
本章術(shù)語表
文獻選讀
第六章 經(jīng)院哲學的發(fā)展與托馬斯·阿奎那
1. 經(jīng)院哲學的轉(zhuǎn)折
1.1 托缽修會
1.2 亞里士多德主義與基督教思想的碰撞和沖突
2. 方濟各會與多明我會的思想家
2.1 圣文德與奧古斯丁思想
2.2 牛津?qū)喞锸慷嗟碌慕邮芮闆r
2.3 羅杰·培根:提倡科學的方濟各會士
2.4 巴黎的多明我會士:大阿爾伯特
3. 托馬斯·阿奎那:教會的全能博士
3.1 生平與著作
3.2 理性與信仰
3.3 形而上學哲學
3.4 人類認識
3.5 倫理學
3.6 政治學
4. 經(jīng)院哲學晚期的發(fā)展
5. 鄧斯·司各脫:哲學與神學相分離
5.1 哲學與神學
5.2 上帝的存在,上帝的屬性
5.3 個別事物,一般概念
5.4 人的本質(zhì)
6. 奧卡姆的威廉:哲學并不能引導(dǎo)至上帝
6.1 邏輯研究
6.2 認識論與上帝的問題
6.3 政治學研究
本章小結(jié)
本章術(shù)語表
文獻選讀
第七章 理性與信仰:是和諧還是沖突
1. 信仰與理性知識有何區(qū)別
2. 基督教與古希臘哲學
3. 奧古斯丁:信仰與理性,共同通往真理
4. 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爾謨:為了理解而相信
5. 托馬斯·阿奎那:信仰與理性的和諧關(guān)系
6. 方濟各會思想家:信仰與理性之間的距離
7. 鄧斯·司各脫:哲學并不能認識終極真理
8. 奧卡姆的威廉:啟示是必需的
譯名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