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前期,在民間戲曲相對沉寂、文人對戲曲關注有限的情況下,戲曲卻在統(tǒng)治階層那里獲得了保留火種的空間。正德、嘉靖是明代戲曲發(fā)展的轉折時期,是明代戲曲由低迷走向高潮的時期。而《盛世新聲》、《雍熙樂府》的編訂,正出于這個轉折的起點,收集了大量元明劇曲、散曲乃至時曲,可看做是對嘉靖以前戲曲發(fā)展的資料總結。本書從曲史開進與權力分層、戲曲展演與傳播禁止、唱本與地方社會景觀、才女文化與自我書寫等層面,試圖從戲曲學出發(fā),結合社會學與傳播學的理論與實踐,探討明清以來戲曲與權力介入、戲曲與社會階層互動、戲曲與地方文化地帶遷移等戲曲撰演活動空間的建構與被建構的問題,并及明清才女與性別文化的批判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