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汕頭》:1949年10月,國民黨軍胡璉殘部加緊搶掠一番后,乘輪船和軍艦由汕頭港潮陽海門逃往臺灣、金門等地。10月21日,將撤離的“臺灣新軍”十一師和十四師最后一批人員,準備炸毀汕頭飛機場、水電廠、電信局和燒毀榮耀橋等主要交通、電訊設施,早有防范的中共地下組織領導汕頭人民進行英勇的護城斗爭。許多人義無反顧地參與進來,利用自身的謀略人脈,動員一切可動員的資源,為汕頭的和平解放保駕護航。《英雄城市紅色記憶》: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這是一片紅色的土地。二次東征在這里撒下了紅色的種子;“潮汕七日紅”與舊軍隊分道揚鑣,宣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武裝誕生;即使在海島一隅,鐮刀錘頭紅旗也獵獵飄揚……譜寫了多少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革命故事。“幾番樹幟思先哲,一統(tǒng)河山紀盛勛”,時間風過水流,回顧歷史,緬懷先烈,展望未來,先輩們的事跡激勵著后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蛇島地下尖兵》:從南昌起義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在國民黨反動派殘酷統(tǒng)治下,中共地下黨組織在汕頭市開辟了一個對敵斗爭的第二戰(zhàn)場。地下工作人員隱蔽在敵特腹地,戰(zhàn)斗在敵人心臟,在這條無形的戰(zhàn)線上,經歷一個個險情,完成黨交給的一件件任務。諜中諜,計中計。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繁華的汕頭埠一隅,圍繞絕密的紅色交通站,每天都在上演隱蔽戰(zhàn)線上“現實版”的無聲戰(zhàn)斗。從紅色交通站成為黨中央與蘇區(qū)聯系的生命線,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策動敵特起義,那些戰(zhàn)斗在秘密戰(zhàn)線上的勇士們以忠誠與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充滿傳奇色彩的壯歌?!队肋h的“阿姆”》:她的名字就是一個信仰、一面旗幟,如雷貫耳、家喻戶曉。她是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卻成為擁有堅定理想信念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在光明與黑暗血雨腥風的決戰(zhàn)中,她是面臨絕境的紅軍戰(zhàn)士不屈不撓的主心骨與守護神。在十年地下工作中,她舉重若輕、鎮(zhèn)定自若地戰(zhàn)斗在白色恐怖嚴重的地方,是黨的重要領導人與重要核心機關信任的守門人和聯絡員。她是村里首位送子當紅軍的母親,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她的兒子與女婿共4人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把省吃儉用節(jié)約下來的工薪交了最后一次黨費……“革命母親”李梨英的事跡可歌可泣,“紅軍阿姆”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堆竽仙健罚哼@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到1935年,大南山革命根據地堅持了8年艱苦卓絕的頑強斗爭,沉重地打擊了地方反動勢力,有效地牽制了一部分國民黨正規(guī)軍,配合了其他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其歷史功績永不可磨滅,青史長存。在中國革命的漫長歲月中,印刷、手寫的革命標語何止千千萬,但全國范圍內的石刻革命標語群只有大南山一處。大南山石刻革命標語群縱橫幾十公里,在全國范圍內實屬罕見。革命石匠翁千也因此與這些石刻一起永垂不朽。一、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潮、普、惠大南山地區(qū)犧牲了867位革命烈士,深溪七烈士的事跡,是烈士們壯懷激烈、為理想獻身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