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續(xù)考》二卷,宋俞松輯,宋淳佑刻本,其中卷二配勞健抄本,有勞健跋。俞松,字壽翁,自署昊山(今浙江杭州西南)人。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南宋理宗時期(一二二五-一二六四)。仕履無考,有史料稱其為承議郎。東晉永和九年(三五三)三月三日,王羲之與朋友于會稽山山陰(今浙江紹興)之蘭亭聚會,行修禊之事。詩歌唱答,表情言志。事后又將這些詩篇匯為一集,由王羲之親筆寫序,后稱《蘭亭宴集序》或《蘭亭集序》《臨河序》《楔序》《禊帖》。此序書體為行書,為王羲之的代表作。其傳本共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據(jù)傳說其真跡曾為唐太宗李世民所得,并曾命趟模等鈎摹數(shù)本,分贈親貴近臣。太宗崩,傳說以《蘭亭序》真跡殉葬。今傳諸本皆唐摹本,以神龍本為非常著名,石刻拓本則首推定武本。《蘭亭序》既為王羲之書法代表作,傳本又多,故書法愛好者爭相購藏,頻加品題。品題既多,遂匯編成書,便成為有關《蘭亭序》的專著。昊山為春秋時昊國的南界,故名昊山,亦名胥山,其上有伍子胥祠。左帶大江,右瞰西湖,峰巒相屬,有瑞石山、寶月山、峨眉山、淺山、金地山、竹山、七寶山諸名,總稱昊山。俞松所居昊山與王羲之作《蘭亭序》的紹興僅一水之隔。或為地線關系,俞松大量搜集《蘭亭》諸本,時人李心傳稱之“家有此帖數(shù)十,多渡江以前中山摹拓之舊”。豐富的收藏,奠定其研究基礎。后編成《蘭亭續(x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