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翳禮贊》是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1886-1965)的隨筆,發(fā)表于1933年底至1934年初,被認為是谷崎文風轉折期的代表作。谷崎潤一郎是日本家喻戶曉的近代文學大師,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源氏物語》現代文的譯者,曾獲日本每日出版文學獎、朝日文化獎和每日藝術大獎,1949年獲日本文化勛章,并于1958年至1965年間七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谷崎因其獨特的審美意識和作品風格而頗具爭議,有人稱其為日本唯美派文學主要代表作家,也有人謂其為病態(tài)文學代表人物之一,甚至冠以“惡魔主義”稱號。人們對谷崎及其作品的評價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一般認為谷崎早期尊崇怪異美學,中期推崇新浪漫主義,后期回歸古典主義。1910年谷崎潤一郎以小說《刺青》《麒麟》登上日本文壇,隨即嶄露頭角,在小說、隨筆、戲曲等領域大展才華。尤其是谷崎的小說,無論長篇、中篇、短篇,一經問世便會引起轟動效應,其中《刺青》《白日夢》《癡人的愛》《食蓼蟲》《卍》《鍵》《春琴抄》《細雪》《瘋癲老人日記》等還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屏,使得谷崎在日本名聲大噪,盡人皆知。然而,對于谷崎來說,隨筆《陰翳禮贊》的問世卻有著非凡的意義。眾所周知,谷崎與同時代的許多日本作家一樣,早期醉心于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學,并深受其影響。所不同的是,在西化的路上,谷崎并沒有“一條道走到黑”,而是逐漸醒悟,走上了回歸之路。《陰翳禮贊》就誕生于這一時期。谷崎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不管形式抑或內容,自始至終,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新”與“奇”?!蛾庺瓒Y贊》的文體就具有鮮明的特色。原文三萬字左右,其十六小節(jié),小節(jié)既無標題,也無序號,小節(jié)與小節(jié)之間只用簡單的“〇”進行分隔。每小節(jié)不管長短,一律不分段落,從頭至尾,渾然一體,一氣呵成,可謂一種“綿延體”。谷崎的《陰翳禮贊》采用這種“綿延體”,洋洋灑灑,夾敘夾議,超過時空,跨越國界,談古論今,說東評西,抒情譏諷,隨心所欲。然而,令人頗感意外的是,谷崎的“長篇累牘”,讀起來非但沒有冗漫沉悶之感,反而因其行文精彩、見解獨到、觀點新穎,格外引人人勝。透過這種文體,似乎還可以感受到谷崎神情專注、才思泉涌、一瀉千里、不可遏止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谷崎在《陰翳禮贊》中,“禮贊”了日本人的“陰翳美”,也表明了自己對“美”的認識與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