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中先生的書風以帖派為主。他自幼習書,即從“二王”人手,多年臨習《集王圣教序》《蘭亭序》《十七帖》,有豐厚的積累和深切的體會。“二王”書風的滋養(yǎng),使得馬健中的書法溫潤典雅,秀穎清逸。二〇〇四年全國第八屈書法篆刻展評選中,馬健中即以一幅醇雅俊逸的小行書徵服評委,摘得桂冠。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在“二王”書風的領域開拓耕耘,不斷深化對“二王”的理解。近年出版的《馬健中跋臨》,正是他在這塊傳統的經典園地深耕細作的結晶。然而馬健中并非墨守成規(guī),僅能步趨前人的書家。對于書法藝術的真諦及其發(fā)展趨勢,健中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當代書壇的大趨勢是碑帖融合,開放多元,兼容并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開拓創(chuàng)新。所以他并非僅僅死守帖派一路,而是多方取法,轉益多師。除“二王”之外,他還在顏真卿一路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故其小字行草書,多以顏書的面目出現。較之“二王”的俊逸清麗,馬健中的行草書又多了一分樸拙渾厚,寬博恣肆。不寧唯是,健中對篆、隸、魏碑也浸淫有年,功力深厚。最近的第十二屈全國書法篆刻展,健中出人意料地以一幅小字隸書人選,充分展示了他在多種書體上的雄厚實力。從第八屈國展到第十二屈國展,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跨度,健中不但始終身處當代書壇一綫的位置,而且能分別以碑派、帖派的不同面目入選獲獎,這絕非偶然。這充分說明,健中不是那種僅憑機遇和追逐時尚在書壇一朝成名卻曇花一現的書家。健中把書法藝術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乃至將其看作自己的生命。剛過知天命之年的健中,是當代書壇名副其實的中堅。不言而喻,當代書法藝術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端賴這樣一批忠于書法藝術,默默耕耘不計名利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