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實中,不少父母想為孩子提前清除一切“路障”,以助他們一馬平川,但事實是,這樣培養(yǎng)出的孩子無法經受挫折、氣量狹小、缺乏應對生活中各類難題的勇氣和能力。作者借一則古希臘神話,拉開了本書序幕——海洋女神忒提斯想讓兒子阿喀琉斯變得刀槍不入,便將其浸入冥河,但她忘了將兒子的腳踵也浸潤其中,后者因此而具有了致命弱點。 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在接受現(xiàn)實束縛和追求自我精神的歡愉間找到平衡呢?作者提出,童年接受恰當的挫折教育對成人后有著重大影響。 本書由作者與一位精神分析學者的對話做主線貫穿,以夾敘夾議的筆法記錄了與讀者分享的主題和觀點,讓讀者能在讀故事和學習理性療法之間做有效的對照和反思。作者主張,無論面對的是哪類心理困境,不應一味地追根溯源,在父母親身上或是逝去的時光中希圖挽回些什么或重新獲得些補償;而是要堅定地活在當下,以客觀理性的思維去思考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和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書中探討童年不適應行為的根源之余,還延伸到一個人成年后的同事關系、兩性關系、親子關系、與死亡的關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