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文化價值評估研究》由研究總論、研究主體內容和典型案例等三大部分組成。本研究成果界定了森林的文化價值的基本概念、評估原則,針對不同類型的對象,提出了具體的評估方法。在構建“森林的文化價值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森林的文化價值指標權重、核定綜合指標系數(shù),創(chuàng)建“人與森林共生時間”理論與森林的文化價值核算公式等方面,取得了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通過解析森林對漢字起源和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文化價值,圖示中國森林文化分區(qū),拓寬研究視野,揭示了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中森林文化不可替代的原生價值。為了佐證項目研究提出的主體立論和基本評估方法,項目典型案例研究圍繞審美藝術、身心康養(yǎng)、休閑游憩、科研教育、歷史地理、傳統(tǒng)習俗、倫理道德、制度規(guī)范等八個方面,選擇了國有林區(qū)、集體林區(qū)、森林和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民族地區(qū)、沿海地區(qū)、森林城市或村鎮(zhèn),以及森林游憩、森林公園康養(yǎng)、古典園林造詣,宗教信仰、古樹名木等11個類型所蘊含的森林文化價值,組織開展了26個典型區(qū)域、不同類型的案例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