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自然科學物理學核與粒子物理實驗方法

核與粒子物理實驗方法

核與粒子物理實驗方法

定 價:¥148.00

作 者: 李澄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物理學研究生教材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30692634 出版時間: 2021-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1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核與粒子物理實驗方法》是針對核與粒子物理專業(yè)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編寫的教學用書。《核與粒子物理實驗方法》分為6章,包括物質(zhì)放射性和粒子性質(zhì)、輻射測量和儀器、質(zhì)量和壽命測量方法、粒子鑒別和譜儀、加速器亮度和截面測量,以及非加速器物理與實驗。《核與粒子物理實驗方法》收集了180道典型習題,可供不同層次學生課后練習?!逗伺c粒子物理實驗方法》引用了大量原始參考文獻,可供學生進一步查閱與參考。希望通過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和理解,能夠幫助學生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建立較全面的實驗物理圖像和概念,有助于今后的研究工作。

作者簡介

暫缺《核與粒子物理實驗方法》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叢書序
前言
預備知識 1
0.1 微觀結(jié)構(gòu)圖像 1
0.2 基本相互作用 2
0.3 對稱性與守恒定律 3
0.4 實驗方法和探測技術(shù) 4
0.5 相互作用和費曼圖 5
0.6 國際標準單位和自然單位 6
0.7 實驗室參考系和動量中心系 6
第1章 物質(zhì)放射性與粒子性質(zhì) 11
1.1 物質(zhì)放射性 11
1.1.1 核素衰變規(guī)律 13
1.1.2 天然放射性衰變 15
1.2 原子核一般性質(zhì) 23
1.2.1 質(zhì)子與中子 23
1.2.2 同位旋 26
1.2.3 電荷數(shù)和質(zhì)量數(shù) 27
1.2.4 結(jié)合能 28
1.2.5 質(zhì)譜測量 30
1.3 散射實驗與散射截面 32
1.3.1 彈性散射和非彈性散射 33
1.3.2 散射截面和幾何反應(yīng)截面 34
1.3.3 電子散射和盧瑟福散射 36
1.3.4 核形狀因子 40
1.4 粒子的基本性質(zhì) 41
1.4.1 正反粒子 41
1.4.2 輕子和強子 44
1.4.3 π和k介子衰變 46
1.4.4 共振態(tài)粒子產(chǎn)生 51
1.4.5 標準模型與粒子分類 59
參考文獻 65
習題 67
第2章 輻射測量與儀器 73
2.1 輻射與物質(zhì)作用 73
2.1.1 電離能量損失 74
2.1.2 多次散射效應(yīng) 76
2.1.3 輻射能量損失 77
2.1.4 光-核作用能損 80
2.1.5 γ射線三種效應(yīng) 80
2.1.6 電磁簇射和強子簇射 83
2.1.7 切連科夫輻射和穿越輻射 86
2.2 探測器與信號 90
2.2.1 核儀器與信號讀取 91
2.2.2 前端電子學與噪聲 95
2.2.3 幅度和時間信號 99
2.2.4 定時方法與電路 103
2.2.5 信號傳輸與匹配 105
2.2.6 符合測量方法 107
2.2.7 觸發(fā)與電子學系統(tǒng) 113
2.3 帶電粒子和γ光子能譜測量 118
2.3.1 帶電粒子能譜測量 118
2.3.2 γ射線能譜測量 126
2.3.3 高能光子能量測量 136
2.4 中子能量和通量測量 140
2.4.1 中子分類 140
2.4.2 中子能量測量 142
2.4.3 中子通量測量 154
2.4.4 n-γ鑒別方法 157
2.5 宇宙線μ子測量 160
2.5.1 μ子輻射來源 160
2.5.2 μ子與物質(zhì)作用 161
2.5.3 μ子望遠鏡測試系統(tǒng) 163
2.5.4 宇宙線μ子成像 166
參考文獻 169
習題 171
第3章 質(zhì)量和壽命測量方法 178
3.1 質(zhì)量與壽命 178
3.2 核素質(zhì)量測量 179
3.2.1 質(zhì)譜法 180
3.2.2 儲存環(huán)質(zhì)譜法 181
3.2.3 核反應(yīng)法 185
3.3 粒子質(zhì)量測量 187
3.3.1 穩(wěn)定粒子質(zhì)量測量 188
3.3.2 不穩(wěn)定粒子質(zhì)量測量 192
3.4 核素壽命測量 202
3.4.1 直接測量方法 202
3.4.2 延遲符合測量法 204
3.4.3 多普勒線移法 208
3.4.4 核能級共振法 214
3.4.5 無反沖共振吸收法 217
3.5 粒子壽命的測量 221
3.5.1 衰變時間測量方法 221
3.5.2 衰變長度測量方法 227
3.5.3 質(zhì)子壽命的測量 233
參考文獻 237
習題 239
第4章 粒子鑒別和譜儀 244
4.1 動量分辨與磁場 245
4.2 電離能損鑒別方法 248
4.2.1 (p,dE/dx)鑒別方法 248
4.2.2 ΔE-E鑒別法 253
4.2.3 布拉格峰鑒別法 257
4.3 飛行時間鑒別方法 259
4.3.1 TOF鑒別本領(lǐng) 259
4.3.2 TOF定時修正方法 261
4.3.3 dE/dx+TOF鑒別法 264
4.4 切連科夫效應(yīng)鑒別方法 265
4.4.1 閾式切連科夫鑒別法 266
4.4.2 環(huán)形成像(RICH)鑒別法 267
4.4.3 內(nèi)反射切連科夫光(DIRC)鑒別法 269
4.4.4 DIRC-Like鑒別法 270
4.5 穿越輻射效應(yīng)鑒別方法 271
4.6 量能器鑒別方法 276
4.6.1 能量沉積鑒別法 276
4.6.2 粒子流鑒別法 279
4.7 相對論重離子物理實驗與粒子鑒別 281
4.7.1 QGP產(chǎn)生與測量 282
4.7.2 雙輕子衰變與測量 283
4.7.3 重味夸克產(chǎn)生與測量 286
參考文獻 290
習題 291
第5章 加速器亮度和截面測量 298
5.1 粒子加速器與粒子束 298
5.1.1 加速器基本工作原理 300
5.1.2 加速器實驗束 303
5.1.3 束流分離與監(jiān)測 304
5.2 粒子對撞與固定靶實驗 310
5.3 粒子束打靶作用截面測量 313
5.3.1 總截面測量原理 314
5.3.2 中子總截面測量 315
5.3.3 帶電粒子總截面測量 317
5.3.4 帶電粒子微分截面測量 320
5.4 對撞機亮度與截面測量 322
5.4.1 加速器束流亮度 323
5.4.2 正負電子對撞截面測量 325
5.4.3 質(zhì)子-質(zhì)子對撞截面測量 329
參考文獻 335
習題 336
第6章 非加速器物理與實驗 341
6.1 宇宙學基本原理 341
6.1.1 弗里德曼方程 342
6.1.2 宇宙大爆炸假說 343
6.2 宇宙線物理與實驗 344
6.2.1 宇宙線起源與成分 344
6.2.2 高能γ射線的產(chǎn)生和傳播 347
6.2.3 宇宙線γ觀測方法 349
6.3 中微子質(zhì)量測量與實驗 356
6.3.1 中微子振蕩機制 356
6.3.2 中微子源與實驗 358
6.3.3 太陽中微子丟失實驗 359
6.3.4 大氣中微子丟失實驗 362
6.3.5 加速器中微子實驗 363
6.3.6 反應(yīng)堆中微子實驗 364
6.4 無中微子雙β衰變與實驗 368
6.4.1 無中微子雙β衰變機制 369
6.4.2 無中微子雙β衰變實驗要求 371
6.4.3 無中微子雙β衰變實驗技術(shù) 373
6.5 暗物質(zhì)與實驗 377
6.5.1 暗物質(zhì)觀測證據(jù) 377
6.5.2 暗物質(zhì)探測方法 379
參考文獻 384
習題 387
附錄A:粒子和天文物理常數(shù) 394
附錄B:元素周期表 399
附錄C:常用材料的物理參數(shù) 400
附錄D:常用放射性核素 402
附錄E:VME總線協(xié)議與V1718控制器簡介 404
編后語 41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