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末,希特勒的軍隊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吞并了奧地利,征服了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還得意揚揚地羞辱了法國。與此同時,丘吉爾領導下的英國孤立無援地抵抗著納粹的侵襲,承受著德國空軍的轟炸和U型潛艇的攻擊;斯大林仍在遵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羅斯福發(fā)誓要讓美國遠離戰(zhàn)爭。希特勒自信地以為,全面的勝利指日可待。但到1941年末,一切都不同了。希特勒的豪賭不斷升級卻一再失算:他入侵蘇聯(lián),犯下毀滅性的軍事錯誤;他實施大規(guī)模屠殺,采取恐怖的政策;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后,他便冒失地對美國宣戰(zhàn)。英國獲得了美國和蘇聯(lián)這兩個強大的盟友,德國的失敗已經注定。納戈爾斯基聚焦于1941年的關鍵事件,用快節(jié)奏的敘事揭示了這個年份的重要意義:這是納粹德國走向失敗的一年,也是大屠殺開始的年份。此外,它預示了戰(zhàn)后歐洲的分裂、冷戰(zhàn)的發(fā)端,定義了我們今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