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音樂和而不同:中、蒙跨界烏珠穆沁部長調研究

和而不同:中、蒙跨界烏珠穆沁部長調研究

和而不同:中、蒙跨界烏珠穆沁部長調研究

定 價:¥88.00

作 者: 吳云 著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3968440 出版時間: 2021-08-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77 字數:  

內容簡介

  吳云是蒙古族青年學者,其本科階段就讀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長調專業(yè),碩士階段繼續(xù)在該院攻讀音樂學專業(yè),研究方向為蒙古族音樂與地方音樂研究,自此開始了長調的理論研究。在中國音樂學院攻讀博士階段又將研究對象拓展為跨界民族音樂文化中的中、蒙兩國長調研究,將研究視野拓展為結合了音樂學、民俗學、民族學、語言學和符號學的交叉研究?!丁昂投煌保褐?、蒙跨界烏珠穆沁部長調研究/中國音樂學院博士文庫》的前沿性在于揭示跨界民族音樂文化在不同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的調適與變化規(guī)律,以及對中國民族音樂學研究領域的拓展。吳云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東、西烏珠穆沁旗和蒙古國烏珠穆沁人居住地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調查工作具有全面、深入、融入式特點,從而獲得了大量真實、客觀、全面的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吳云結合了多語種文獻,翔實而全面地比較、分析了中、蒙兩國烏珠穆沁部長調的歷史沿革、傳承路徑、腔詞關系、文化變遷的內在動因及前人未及的問題。特別要指出,《“和而不同”:中、蒙跨界烏珠穆沁部長調研究/中國音樂學院博士文庫》在烏珠穆沁部禮儀性長調的變遷研究,運用口頭程式理論、表演理論與符號學理論闡釋長調的結構和口頭傳承中記憶傳承與文本、表演、語境之間的互動關系的分析具有學術創(chuàng)新意義。

作者簡介

  吳云,1985年生。中國音樂學院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站博士后?,F工作于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員、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會員、國際蒙古學學會會員。曾發(fā)表《跨界民族音樂之曲調互文研究》《蒙古族長調的記憶方式與口頭傳承——以烏珠穆沁部長調為例》等十余篇學術論文,主持“中蒙烏珠穆沁人的長調音樂文化跨界研究”項目,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基地項目、內蒙古自治區(qū)政策研究室項目、赤峰市社科項目等十余項課題。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及意義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對象及時空界定
一、部落名稱及起源
二、時空界定
第三節(jié) 研究現狀及資料來源
一、研究現狀
二、蒙古族長調研究中的問題
三、資料來源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與思路
第一章 同源-1945年以前的烏珠穆沁部及其音樂生活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社會生活中的烏珠穆沁部及其音樂生活
一、部落認同、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
二、貴族階級的音樂文化生活
三、平民階級的音樂文化生活
第二節(jié) 清朝-1945年的烏珠穆沁部及其音樂生活
一、地域認同與行政認同
二、貴族階級的音樂文化生活
三、平民階級的音樂文化生活
小結
第二章 異流-1945年以后的烏珠穆沁部及其音樂生活
第一節(jié) 作為中國少數民族部族的音樂生活
一、1945-1949年:貴族階級及其音樂生活的瓦解期
二、1949-1966年:新中國成立后至“文革”前的繁榮發(fā)展期
三、1966-1976年:“文革”時期的衰微期
四、1976-1978年:“文革”后的緩慢復蘇期
五、1978-2005年:改革開放以來的多元混合期
第二節(jié) 作為蒙古國主體民族部族的音樂生活
一、1921-1990年:受俄羅斯干預時期
二、1990-2005年:民主改革勝利以來的民間音樂全面恢復時期
第三節(jié) 2005年至今:“申遺”以來的飛速發(fā)展期
小結
……
第三章 烏珠穆沁部長調的程式性
第四章 烏珠穆沁部長調的即興性與互文性
第五章 口傳語境中的記憶與傳承
第六章 傳承與變遷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