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必友
01 第一次踏上伊斯蘭堡:陌生、提防與友誼
02 伊斯蘭堡的生活與治安
03 開發(fā)者傳奇&文化互信的重任
04 旁遮普大學與西裝領帶及其他
05 拉寬視域讀文化:拉合爾古堡前的沉思
06 文化平等如何體現——參觀拉合爾邊境降旗儀式有感
07 巴基斯坦社會階層觀察
08 中巴經濟走廊與最能吃苦的中國人
09 中國人如潮而至:問題與對策
10 感受我們內心的寧靜——伊斯蘭堡遐思
11 教育部的“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與熠園學術的未來開展
12 拉合爾:一位中國經理一天的工作
13 在旁遮普大學學習一年要多少費用
14 在我國大使館匯報
15 怎樣去旁遮普大學——飛往拉合爾市的航線
16 文化與經濟——把文化認同的疑云帶回中國去思索
田雪楓
17 異域之夜——夜歸旁遮普大學
18 巴基斯坦人的速度與激情
19 拉合爾的傍晚茶吧
20 旁遮普大學的博士生課堂
21 FRS博士公寓的清潔工
22 歷史系的短途旅行
23 Manga的私立學校
24 糧倉旁遮普——迪巴爾布爾的農場
25 圣徒之城伊斯蘭堡
26 美麗納提亞格麗
27 絲路之城——白沙瓦的商業(yè)傳奇
28 絲路巨富——白沙瓦的塞提斯街
29 絲路人心——白沙瓦的神廟
30 主席的芒果
31 炎熱的齋月
32 西元前的哈拉帕
33 南亞第一關——羅赫達斯要塞
34 信標之屋與一位工作其中的旁遮普大學博士
35 天堂的復制品——納蘭河谷
36 克什米爾與巴基斯坦
37 克什米爾及其歷史文化遺產
程林盛
38 向西向南——異域初感知
39 南亞,你在哪里?
40 拜見導師·感受生活·體驗校園
41 拉合爾·古堡·巴印邊界降旗儀式
42 三月二日出行記——文化體驗與友誼凝結
43 行記西部重鎮(zhèn)白沙瓦
44 親臨拉登遇難地·尋訪佛地塔克西拉
45 雨中漫步穆里古鎮(zhèn)
46 “食”在巴基斯坦
47 跨文化交際中的時間觀
48 巴基斯坦的由來
49 “行”在巴基斯坦
50 “醫(yī)”在巴基斯坦
谷重
51 清晨的拉合爾——霧中的旁遮普大學體育系操場
52 南卡拉·薩赫比之行:感受錫克教
53 一位巴基斯坦朋友的漢語學習感觸
馬純英
54 旁遮普大學女博士生宿舍
——巴基斯坦高知女性的一個生活側面
55 師姐說之一:巴基斯坦生活之“行”
袁波瀾
56 拉合爾的冬天不會冷
57 仍是那顆璀璨的明珠——春游旁遮普大學老校區(qū)
張雪培
58 感受巴基斯坦民族文化
高鑫
59 塔克提拜印象一尋訪古老的佛教圣地遺址
60 我被巴基斯坦人的板球熱情感動了
馬征
61 穆斯林的種姓
附錄一
01 最大中巴博士項目在旁大開啟
02 旁遮普大學及其劃分
03 旁遮普大學為國際生設立國際辦公室
04 旁遮普大學重回國際排行的起手式
05 旁遮普大學校長誓言將旁大帶人世界400強
附錄二 本書編者、作者簡介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