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老戰(zhàn)士與上海的解放
新四軍與上海的解放和接管…………………………………………… 劉蘇閩 3
我所經歷的上海戰(zhàn)役…………………………………………………… 阮武昌 9
中共地下黨上海市委與上海的解放 ………………………………… 張 云 13
血戰(zhàn)月浦的鐵軍雄師 ………………………………………………… 張曉宇 26
第三野戰(zhàn)軍在上海解放前后 ………………………………………… 華 強 34
一支善于“瓷器店里打老鼠”的英雄部隊 …………………………… 羅 憤 43
解放上海的東線鐵軍 ………………………………………………… 余江如 48
新四軍投身上海解放的歷史見證
——關于上海戰(zhàn)役部分戰(zhàn)地文物的考證 …… 朱曉明 52
粟裕組織指揮上海戰(zhàn)役奪取全勝 …………………………………… 徐 南 63
回憶參加保衛(wèi)漣水及孟良崮戰(zhàn)役的戰(zhàn)斗二三事 …………………… 王 榮 72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上海新四軍嘉定游擊隊 …………………………… 劉惠恕 74
解放上海的日日夜夜 ………………………………………………… 曹海云 83
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上海地下兵站 …………………………… 夏時強 夏 紅 91
新四軍女戰(zhàn)士為上海解放奉獻青春熱血 ………………… 陳曉光 萬憶琴 94
新四軍與上海安保系統地下黨……………………………………… 苗華云 104
筑起抗戰(zhàn)與復興的堅實后盾
——新四軍與上海文化衛(wèi)生戰(zhàn)線上的救人點滴紀實………… 王蘇凌 112
父親見證了上海的解放……………………………………………… 石 雷 120
解放上海戰(zhàn)役中我參加了解放吳淞口的戰(zhàn)斗……………………… 孫克里 131
犧牲在黎明前夕
——記我的外公盛慕萊烈士………………………………… 張黎光 133
接管上海視角下的“丹陽集訓”研究………………………………… 張曉俊 144
新四軍老戰(zhàn)士與上海的接管
參與接管上海的重要力量…………………………………………… 鄔正洪 157
運籌帷幄 接管上?!?陸俊青 161
鐘期光在接管上海期間的思想政治工作…………………………… 徐劍雄 166
親眼見證祖國巨變
——獻給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王經文 173
人民解放軍第二十軍上海解放后的警備工作……………………… 瞿敏放 175
人民幣進上海………………………………………………………… 馮國睴 182
軍旅生涯追憶………………………………………………………… 施福全 186
隨軍南下參加接管大上海的難忘歲月……………………………… 劉天同 191
周新武與上海廣播事業(yè)的接管……………………………………… 束曉冬 197
徐雪寒與上海鐵路的接管…………………………………………… 孫 洋 204
林維先將軍在解放初期保衛(wèi)上海的貢獻…………………………… 閆榮安 210
新四軍老戰(zhàn)士對上海解放和經濟建設的貢獻
論陳毅對上海的解放、接管和經濟建設所作出的杰出貢獻……… 陳 揮 217
我給陳毅當衛(wèi)生兵
——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戴振………………………………… 潘國強 231
從解放到開放:張承宗與上海的歷史性巨變………………………… 張松 235
張執(zhí)一和中共上海局策反委的歷史貢獻…………………………… 夏繼誠 242
紀念上海解放70周年
——父親與上?!?廖 穎 255
從上海到皖南
——父親葉進明戰(zhàn)斗與建設的一生…………………………… 葉云曉 262
從風雨中站起來的上?!?胡華軍 271
父母親的革命人生…………………………………………………… 潘意敏 276
革命的先鋒 建設的功臣
——從父親俞占先及其戰(zhàn)友的經歷看新四軍對上海的貢獻 …… 俞志慶 286
回憶我的父親何秋澄………………………………………………… 何黎明 292
物資戰(zhàn)線上的新四軍老兵朱士俊…………………………………… 朱石燕 296
呂炳奎與外岡游擊隊的抗日斗爭…………………………………… 曹景文 299
生命不止,奮斗不息
——記新四軍五師老戰(zhàn)士張執(zhí)一、周華、金學俠…………… 周曉玉 308
新形勢下如何發(fā)揚新四軍鐵軍精神
鐵軍精神與上海電機工業(yè)發(fā)展
——以新四軍老戰(zhàn)士汪道涵、孫冶芳、曹維廉、 寒松等為例………… 臧慶祝 315
鐵軍精神與堅持黨的領導…………………………………………… 魏延秋 323
弘揚傳承新四軍鐵軍精神與加強行政機關行政執(zhí)法工作………… 王茂華 330
附錄 嵩山區(qū)人民政府20個月工作報告 ………………………… 楊洪才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