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思想史為線索考察英國作家彌爾頓(John Milton,1608-1674)晚期的三部詩作——《失樂園》《復樂園》《斗士參孫》,并將文本置于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后的歷史語境中,揭示出彌爾頓1660年后如何通過詩歌傳達其“內在樂園”理念。彌爾頓的“內在樂園”理念同時涵蓋基督教神學和古典思想,《復樂園》的“內在自由”觀念實現了兩者的完美融合,但《失樂園》與《斗士參孫》均顯現出基督教神學和古典觀念的沖突。彌爾頓通過史詩的敘述和悲劇的人物緩解了兩者間的張力,使得復雜、多元的思想資源并存于詩歌之中。彌爾頓的“內在樂園”與霍布斯的“利維坦”均是對所處時代的回應,卻形成鮮明對比?;舨妓乖谡J知方面摒棄了基督教神學和古典思想中人可以依據信仰或理性進行選擇的思路,基于人的自利和恐懼為現代國家構建了政治秩序。彌爾頓則沿襲基督教和古典傳統(tǒng),呼吁人通過信仰和德性構建內在自由,如果外在秩序與兩者嚴重沖突,它們則會成為人爭取外在自由的依據?!袄S坦”對現代政治思想影響深遠,但彌爾頓的“內在樂園”可以在倫理層面彌補霍布斯思想體系的內在局限。這一彌補作用在當下依然有較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