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帝國、邊緣性與歷史現場001
第一章1692年容教詔令:一份康熙諭旨及其歷史記憶013
一康熙前期的政教關系014
二杭州教案與容教詔令的出臺023
三詔令頒布的原因038
四容教詔令的反響046
五余音057
第二章傳教士與民族主義:1774~1784年北京天主教團體的權力交替068
一前奏069
二教權之爭072
三產業(yè)之爭082
四妥協的結局087
第三章家族、鄉(xiāng)鄰與職場:清前期天主教徒的社會人際網絡093
一家族095
二鄉(xiāng)鄰102
三職場105
第四章禮教與習教:清前期的女性天主教徒119
一半邊天121
二身份、階層與皈依124
三禮教與習教139
四圣母、救贖與虔修147
第五章刊書傳教:清代禁教期天主教經卷在民間社會的流傳155
一禁教案所見經卷流傳情況156
二經卷的種類173
三經卷的流通渠道182
四經卷與清代禁教期天主教的本土化200
第六章聚眾誦經:清前期天主教會的集體信仰形式206
一聚眾誦經與日常宗教生活207
二教歷、時間與集體信仰216
三儀式、邊界與認同感224
第七章鸮鸞不并鳴:清前期天主教與民間宗教的關系232
一“夜聚男女于密室”:令人生疑的“教派”233
二從“白蓮教徒”到“天主教徒”238
三乾嘉年間的民間宗教起事對天主教傳播的影響241
四傳教士“去邪教化”的努力254
第八章疾病的隱喻:清前期天主教傳播中的醫(yī)療文化260
一撫州女子的故事260
二醫(yī)療傳教264
三疾病與社會想象274
四儀式對話281
第九章神圣的空間:清前期天主教堂的改易及其象征意義289
一教堂改為官署、公倉289
二教堂改為書院、社學293
三教堂改為祠宇宮廟295
四改易與空間隱喻:一種象征意義解說299
結論本土化、底層社會與共生秩序308
參考文獻323
中西人名對照表336
后記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