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公和史敦
一 《秦記》的意義
二 秦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
三 史敦:第一位見諸史籍的秦國史官
四 《秦記》敘述“從襄公開頭”
五 史敦與史官記夢制度
政論與史論:秦史政治人物的對話
一 秦穆公與由余的對話:“自上圣黃帝”“及其后世”
二 秦孝公與衛(wèi)鞅的對話:“三代不同禮而王”
三 秦昭襄王與范雎的對話:“五帝之圣”、“三王之仁”、“五伯之賢”
四 范雎與蔡澤的對話:“商君、吳起、大夫種”
五 秦王政神交韓非:“見《孤憤》、《五蠹》之書”
六 秦人對歷史的記錄與溫習
商鞅及其“墾草”建議
一 《商君書·墾令》的意義
二 “墾草”動員與秦國經濟進步
三 “近咸陽”諸水“盡得比山川祠”
四 秦地國土資源開發(fā)
五 “墾草”成功與秦的擴張
關于商君“強國弱民”理念
一 “秦用商君,富國強兵”
二 《商君書》“國強民弱”政治公式
三 “法大用,秦人治”
四 關于商君“刻薄”
秦孝公與商鞅的合作及定都咸陽決策
一 秦都的轉移:由林牧而農耕的進步
二 自雍徙都咸陽:從農耕區(qū)的邊緣到農耕區(qū)的中心
三 始都咸陽與新的生態(tài)地理條件及經濟地理形勢
秦武公與秦“力士”
一 “武王有力好戲”
二 早期“力士”故事與“秦之力人”
三 秦史“三力”及相關現象
四 “力士”地位與秦文化“尚力”風格
五 “扛鼎”、“舉鼎”競技表演
六 秦“尚力”傳統(tǒng)在漢代社會的遺存
七 秦人對“力士”及“尚力”傾向的思考
八 關于“小人尚力”、“小人絕力”
宣太后的歷史表演與秦史的宣太后時代
一 中國史的英雄時代
二 歷史為宣太后提供的舞臺
三 宣太后的政治成功
四 “昭襄業(yè)帝”的歷史條件
五 宣太后的“通”與“亂”與秦楚風俗史背景
扁鵲“來入咸陽”“為小兒醫(yī)”
一 扁鵲“隨俗為變”,“即為小兒醫(yī)”
二 秦簡《日書》“生子”健康狀況預言
三 關于“秦人愛小兒”
甘羅“年十二”“為上卿”
一 《戰(zhàn)國策》《史記》甘羅事跡記述
二 甘羅故事疑議
三 “甘、奇顯用,年乖強仕”
四 “甘羅之悟呂不韋,張辟疆之覺平、勃,皆以十二齡”
五 甘羅“聲稱后世”
六 關于“甘羅相秦”
“秦項橐”七歲為圣人師
一 孔子曰“后生可畏”
二 《戰(zhàn)國策》《史記》“項橐”故事
三 “項託使嬰兒矜”
四 “項橐、顏回”“萬流仰鏡”
五 “項橐”“秦人”疑議
白起與長平之戰(zhàn)
一 白起的時代:“海內爭于戰(zhàn)功”,“務在強兵并敵”
二 上將軍白起
三 決戰(zhàn)長平
四 “長平之坑”
五 長平之戰(zhàn)的歷史記錄
六 杜郵悲劇
七 長平的痛苦記憶與白起的歷史形象
八 長平追憶與白起紀念
九 頭顱山·白起臺
十 《白起論》反思
鄭國與“鄭國渠”
一 “鄭國開渠利秦”
二 鄭國渠:“鄭國”的紀念
三 “鄭國間秦”行為與“鄭國渠”的工程史意義
嫪毐與“毐國”太原郡
一 嫪毒,士之無行者
二 “以河西太原郡更為毒國”
三 “趙山北”之地的政治文化中心
四 秦王政即位初“晉陽反”
五 “高皇帝居晉陽”
六 代王“都晉陽”
七 漢文帝“幸太原”,“復晉陽、中都民三歲”
呂不韋及其封君河南
一 呂不韋出身及其以財富影響政治進程的成功
二 桃色污點與歷史形象
三 陽翟·濮陽·河南雒陽:商人呂不韋的人生軌跡
四 呂不韋“食河南雒陽十萬戶”
五 “呂母?!边z恨
呂不韋與《呂氏春秋》
一 《呂氏春秋》的學術品級和不韋的文化貢獻
二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三 《呂氏春秋》的社會福利意識
四 以“忠義”為品式
五 “小忠”、“大忠”和“至忠”
六 先王之教,莫顯于“忠”
七 “不忠,罪及其宗”
八 《呂氏春秋》中技術之學的知識精華
秦始皇的統(tǒng)一事業(yè)
一 “定于一”:戰(zhàn)國時期社會的共同理想
二 秦始皇在統(tǒng)一進程中的作用
三 改諸侯置郡縣
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五 秦始皇統(tǒng)一的技術因素
六 秦始皇統(tǒng)一成就與秦文化的開放性格
七 秦始皇統(tǒng)一事業(yè)的歷史評價
“皇帝”制度:秦始皇的政治發(fā)明
一 “既并天下而帝”
二 “議帝號”的政治討論
三 秦昭襄王“西帝”故事
四 戰(zhàn)爭合法性宣傳:“義兵”
五 執(zhí)政合法性宣傳:“圣德”
六 “黔首”的態(tài)度:“天下無異意”
七 “宗廟”權威:益陽兔子山秦二世詔子嬰“宜王如故”
八 帝權的敗落:“宜為王如故”
烏氏倮、巴寡婦清“名顯天下”
一 “鄙人牧長”和“窮鄉(xiāng)寡婦”
二 “秦皇帝禮巴寡婦清事”與“秦風”的關系
三 呂不韋的政策還是“秦始皇的本意”
《貨殖列傳》所見成功秦商
一 “秦破趙,遷卓氏”
二 “山東遷虜”程鄭
三 宣曲任氏
四 因“塞之斥”致富的橋姚
五 無鹽氏及“關中富商